英雄牢落谷音空,敦薄犹存柳下风
善政有声闻六邑,病躯无自谒千峰。
乾坤许大心知少,道义相交我辈同。
珍重瑰章何以报,烟云留护峡山松。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逢辰的作品,名为《和刘府判》。从内容上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业的怀念,以及对于美好政绩的赞扬,同时也流露出个人的哀伤和报效之志。
“英雄牢落谷音空”这一句,通过“英雄”一词,直接点出了诗歌所要颂扬的人物形象,而“牢落谷音空”,则表现了这种英雄事业的凄凉与荒废。这里的“谷音”,可能指的是自然环境中产生的声音,也隐喻着英雄事迹已成过去,只留下回声。
紧接着,“敦薄犹存柳下风”一句,通过对“敦薄”(即敦厚、微薄)的对比,以及“犹存柳下风”,则在物象上表达了英雄虽逝,但其精神或影响依旧存在。这里的“柳下风”,通常是春天的意象,可见诗人是在用春日的景色,来描绘这种精神遗产。
第三句“善政有声闻六邑”直接点出了“善政”的美德,这里的“善政”,指的是理想中的良好政治状态,而“有声闻六邑”,则说明了这样的善政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赞誉。这里的“六邑”,通常是古代对城市或都城的称呼,故此处可以理解为诗人所在之地或者更广泛的地方。
然而,在第四句中,“病躯无自谒千峰”却出现了转折。诗人用“病躯”来形容自己身体上的不适,甚至无法亲至山中(即“千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部分流露出诗人的哀伤和对现实的无奈。
在第五句“乾坤许大心知少”中,“乾坤”指的是宇宙天地,而“许大心”,则是指宽广的心胸或伟大的志向。这里的“知少”,可能意味着诗人所持有的这种伟大志向和理想,了解的人并不多。
紧接着第六句“道义相交我辈同”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道德原则或者正义观念的认同与共鸣。这里的“我辈”,是指与诗人有着相同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的人们,这里表现出了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联系。
最后两句“珍重瑰章何以报,烟云留护峡山松”则展现了诗人的报效之情。这里的“珍重瑰章”,可能是指某种珍贵的记载或者美好的篇章,而“何以报”,则是在询问如何去报答这种恩德或精神遗产。最后,“烟云留护峡山松”一句,则通过景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些精神遗产能够得到保护和传承下去。在这里,“烟云留护”,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而“峡山松”,则通常指的是坚韧不拔、生长在险峻之地的松树。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多个层面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事业和理想政治状态的赞美,以及对个人报效之情的强烈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