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乡曲多贤达,愿预逍遥九老中
出处:《依韵酬太傅张相公见赠》
宋 · 范仲淹
出处曾无致主功,南阳为守地犹雄。
醉醒往日惭渔父,得失今朝贺塞翁。
七里河边归带月,百花洲上啸生风。
卧龙乡曲多贤达,愿预逍遥九老中。
醉醒往日惭渔父,得失今朝贺塞翁。
七里河边归带月,百花洲上啸生风。
卧龙乡曲多贤达,愿预逍遥九老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曾:从前。无:没有。
致:辅佐。
主:君主。
功:功绩。
南阳:古代地名,今河南南阳。
为守:担任郡守。
地犹雄:威势依旧。
醉醒:沉醉后清醒。
惭渔父:感到惭愧像渔夫。
得失:得与失。
今朝:现在。
贺:祝贺。
塞翁:典故中的人物,比喻处事泰然的人。
七里河:河流名。
归:归来。
带月:月上梢头。
百花洲:虚构的地名或景点。
啸:啸叫。
生风:引发风声。
卧龙乡:可能指诸葛亮的故乡。
贤达:有才德的人。
愿预:希望加入。
逍遥:自由自在。
九老:九位年高德劭的人。
翻译
从前从未有过辅佐君主的功绩,但在南阳担任郡守时仍然威势不凡。曾经沉醉于过往,连渔夫都感到惭愧,如今对得失有了新的理解,像塞翁一样以乐观态度看待。
在七里河畔归来,已是月挂梢头,百花洲上我的啸声能生出风来。
卧龙乡里人才济济,我希望能加入那逍遥自在的九位长者之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依韵酬太傅张相公见赠》。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张相公的敬意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慨。首句“出处曾无致主功”暗示了自己并未能实现辅佐君王的大业,但仍然保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次句“南阳为守地犹雄”以南阳作为典故,表明即使在平凡的职位上,也能展现出英雄的气概。
“醉醒往日惭渔父,得失今朝贺塞翁”两句,诗人借渔父的淡泊和塞翁失马的典故,表达对过去得失的反思,以及对现在平静心态的认同。他笑对生活中的起伏,如同塞翁一样看待得失。
“七里河边归带月,百花洲上啸生风”描绘了宁静而壮丽的景色,诗人寓情于景,流露出超脱世俗的追求。最后,“卧龙乡曲多贤达,愿预逍遥九老中”表达了对贤达之士的敬仰,并希望自己能融入这样的贤人雅士群体,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境遇的自省,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范仲淹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