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人因酒而发狂,戒饮辄复逢佳酝
出处:《泗州院旃檀白衣观音赞》
宋 · 释德洪
我闻菩萨昔因地,所供养佛名观音。
从闻思修入悟心,心精遗闻而得道。
见闻觉知不可易,譬如西北与东南。
而此乃曰闻可遗,令人罔然堕疑网。
龙本无耳闻以神,蛇亦无耳闻以眼。
牛无耳故闻以鼻,蝼蚁无耳闻以身。
六根互用乃如此,闻不可遗岂理哉。
彼于异类昧劣中,而亦精妙不间断。
况我自在慈忍力,无畏解脱独不然。
钟鼓俱击声不同,知其不同是生灭。
而二种声不相参,即是同时寂灭法。
稽首净智功德聚,广大庄严悲愿海。
悯我心明力不逮,时时种子发现行。
如人因酒而发狂,戒饮辄复逢佳酝。
愿灭颠倒痴暗障,愿获辩才智慧藏。
游戏十方微尘刹,亦施无畏利众生。
凡曰有心能闻者,同入圆通三昧海。
从闻思修入悟心,心精遗闻而得道。
见闻觉知不可易,譬如西北与东南。
而此乃曰闻可遗,令人罔然堕疑网。
龙本无耳闻以神,蛇亦无耳闻以眼。
牛无耳故闻以鼻,蝼蚁无耳闻以身。
六根互用乃如此,闻不可遗岂理哉。
彼于异类昧劣中,而亦精妙不间断。
况我自在慈忍力,无畏解脱独不然。
钟鼓俱击声不同,知其不同是生灭。
而二种声不相参,即是同时寂灭法。
稽首净智功德聚,广大庄严悲愿海。
悯我心明力不逮,时时种子发现行。
如人因酒而发狂,戒饮辄复逢佳酝。
愿灭颠倒痴暗障,愿获辩才智慧藏。
游戏十方微尘刹,亦施无畏利众生。
凡曰有心能闻者,同入圆通三昧海。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德洪所作,名为《泗州院旃檀白衣观音赞》。诗中以观音菩萨为喻,探讨了闻、思、修与悟心的关系,以及六根互用的哲理。诗人通过对比不同生物的感知方式,强调了人类感知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观音菩萨智慧、慈悲与解脱境界的赞叹,以及对自身修行不足的反省和祈愿。诗人希望如同观音菩萨般,能够消除迷惑与障碍,获得辩才与智慧,广泛利益众生,并在十方世界中自由自在地活动。整首诗充满了对佛法深奥义理的探索与赞美,体现了佛教徒对于觉悟与慈悲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