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遮我留,谓我欲登仙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我在正大初,作吏淅江边。
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
菊潭秋花满,紫稻酿寒泉。
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
归路踏明月,醉袖风翩翩。
父老遮我留,谓我欲登仙。
一别半山亭,回头馀十年。
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
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
菊潭秋花满,紫稻酿寒泉。
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
归路踏明月,醉袖风翩翩。
父老遮我留,谓我欲登仙。
一别半山亭,回头馀十年。
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于浙江边为官时的生活情景与心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我在正大初,作吏淅江边”点明了时间地点,诗人初任官职,身处浙江之畔。接着“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描述了山城宁静,官务清闲,每日可见船只在江上航行的景象,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菊潭秋花满,紫稻酿寒泉”两句,诗人以秋天满溢的菊花和用寒泉水酿造的紫色稻米酒,展现了季节之美和生活之乐。这里运用了视觉和味觉的双重描绘,使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甘甜与苦涩并存,幽静与美丽共现,体现了人生的复杂与美好。
“归路踏明月,醉袖风翩翩”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景象,明月当空,醉意朦胧,风中衣袖飘扬,营造了一种浪漫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父老遮我留,谓我欲登仙”一句,父老乡亲拦住诗人,认为他想要成仙,这既是对诗人高尚品格的赞美,也流露出对诗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一别半山亭,回头馀十年”表达了诗人与山亭分别后,转眼已过十年的感慨,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深厚交织在一起。
最后,“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则是诗人对眼前江山美景的无限眷恋,以及对未来的遥望与期待,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时间与情感的独特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元好问诗歌创作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