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一叶飘何处,河汉三更会转迟
出处:《庚申巧夕遇雨》
明 · 张萱
凉宵初霁月初移,正是双星脉脉时。
听雨幸饶今夕酒,挑灯惟读去年诗。
梧桐一叶飘何处,河汉三更会转迟。
寄问西园儿女辈,香奁曾否缀蛛丝。
听雨幸饶今夕酒,挑灯惟读去年诗。
梧桐一叶飘何处,河汉三更会转迟。
寄问西园儿女辈,香奁曾否缀蛛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佳节,雨中赏月的独特情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浪漫与哀愁交织的氛围。
首联“凉宵初霁月初移,正是双星脉脉时”,开篇即点出七夕之夜,月光初现,仿佛为牛郎织女的相会铺垫背景。这里运用了“双星”这一传统意象,暗指牛郎织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情的氛围。
颔联“听雨幸饶今夕酒,挑灯惟读去年诗”,进一步深化情感。在雨声中饮酒,借酒浇愁,或回忆往昔,通过阅读去年的诗篇来寄托思绪。这一联巧妙地将现实与回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情境的感慨。
颈联“梧桐一叶飘何处,河汉三更会转迟”,通过梧桐落叶和银河三更时分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时间的流逝感。落叶象征着季节的更替,银河则代表了牛郎织女相会的天际线,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和相会的不易。
尾联“寄问西园儿女辈,香奁曾否缀蛛丝”,诗人将自己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向“西园儿女辈”发问,询问他们是否也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是否在香奁上看到了蜘蛛网的痕迹。这一问,不仅增加了诗歌的互动性,也体现了诗人对普遍情感的共鸣和对人间情感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成功地捕捉了七夕之夜的独特韵味,既展现了节日的浪漫,又蕴含了深沉的情感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