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游人晚回首,松竹自苍苍全文

游人晚回首,松竹自苍苍

出处:《书大禹寺壁
宋 · 张伯玉
萧寺禹祠傍,人閒白日长。
讽经闻海穴,洗钵动湖光。
台殿留风月,烟云起栋梁。
游人晚回首,松竹自苍苍

注释

萧寺:寂静的寺庙。
禹祠:纪念大禹的祠堂。
人閒:人们闲暇。
白日长:白天显得漫长。
讽经:诵读佛经。
海穴:指深海洞穴,比喻深远的意境。
洗钵:僧人洗涤食具。
湖光:湖面的波光。
台殿:高台上的殿堂。
风月:自然景色,代指美好的时光。
烟云:云雾。
栋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
游人:游玩的人。
回首:回头。
松竹:常绿植物,象征坚韧和长寿。
苍苍:青翠繁茂的样子。

翻译

寺庙紧邻禹庙旁,人们悠闲度日长。
诵经声回荡在海洞,洗碗时波光粼粼闪亮。
殿宇留住风月色,云雾缭绕于梁柱上。
游人傍晚时分回首望,只见松竹青翠依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寺景象,充满了禅意和哲思。诗人站在萧寺的禹祠旁边,感受着悠长的人间白日。这里的“人閒”二字,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既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也映射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讽经闻海穴,洗钵动湖光。”这一句通过寺中僧人的诵经声和洗钵时水波荡漾的景象,展现了寺庙内外的宁静与和谐。海穴暗喻深邃,湖光则是自然之美的写照,这两者的结合,构成了一个既神圣又充满生机的空间。

“台殿留风月,烟云起栋梁。”这句诗形容了寺庙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风月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述,也寄寓着无常与永恒的哲思。烟云缭绕在台殿之上,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超越尘世的向往。

“游人晚回首,松竹自苍苍。”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在日暮时分,从寺庙中游历归来的情景。这里的“松竹”象征着坚韧不拔和清风亮节,而它们的苍苍色彩,则让人联想到岁月的沧桑与自然的变迁。这一句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生命哲理的一种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超脱和永恒的追求。每个字句都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在的情怀,是一篇意境幽远、情感丰富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