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有隆污,卷舒自不同
元 · 安熙
子云辱天禄,原思乐蒿蓬。
贫贱固易居,贵盛诚难工。
士生或不偶,高节追两龚。
世道有隆污,卷舒自不同。
万古先天图,消长理谁通。
怀人今已矣,叹息将焉从。
贫贱固易居,贵盛诚难工。
士生或不偶,高节追两龚。
世道有隆污,卷舒自不同。
万古先天图,消长理谁通。
怀人今已矣,叹息将焉从。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安熙所作的《病卧穷庐咏静修仙翁和陶诗以自遣适辄效其体和咏贫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言聊以遣兴云耳》系列中的第六篇。诗中表达了对贫士生活的感慨与理解,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首句“子云辱天禄,原思乐蒿蓬”借用典故,表达了对贫士生活态度的赞赏。子云,即扬雄,曾因天禄阁藏书而受到朝廷重用;原思,孔子的学生,乐于过简朴的生活。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贫士甘于清贫、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接着,“贫贱固易居,贵盛诚难工”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贫富之间的差异,认为贫贱的生活相对容易适应,而富贵则需要更多的技巧和努力去维持。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深刻洞察。
“士生或不偶,高节追两龚”指出士人在社会中的命运有时难以预料,但高尚的节操可以像两龚(龚遂、龚胜)一样,成为后世的典范。这里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世道有隆污,卷舒自不同”表明世道的兴衰变化,个人的态度和选择可以有所不同,强调了个体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自主性。
“万古先天图,消长理谁通”提出一个哲学问题,探讨自然规律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暗示着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最后,“怀人今已矣,叹息将焉从”表达了对逝去的友人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道路的迷茫和叹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贫士生活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