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路频搔首,江山一倚楼
出处:《清远道中答胡佥宪》
明 · 欧大任
结束事行役,风霜易白头。
望乡同海雁,浪迹似沙鸥。
岐路频搔首,江山一倚楼。
欲裁王粲赋,幸托李膺舟。
北上初辞粤,西归已梦周。
本非游说客,空愧黑貂裘。
望乡同海雁,浪迹似沙鸥。
岐路频搔首,江山一倚楼。
欲裁王粲赋,幸托李膺舟。
北上初辞粤,西归已梦周。
本非游说客,空愧黑貂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漂泊在外,历经风霜,年华渐逝的沧桑感。首联“结束事行役,风霜易白头”点明了诗人长期奔波劳碌,岁月无情,让白发早生。接着,“望乡同海雁,浪迹似沙鸥”以海雁与沙鸥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自己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岐路频搔首,江山一倚楼”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人生岔路口时的迷茫与困惑,以及在江山美景前的孤独与感慨。
“欲裁王粲赋,幸托李膺舟”借用历史人物王粲和李膺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想要抒发心中情感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的无奈。“北上初辞粤,西归已梦周”则反映了诗人的行踪不定,从北方出发,又似乎在梦中回到了西周时代,流露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思绪。“本非游说客,空愧黑貂裘”最后两句,诗人自谦并非游说之士,却因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感到愧疚,黑貂裘在这里象征着功名与地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家乡、对理想的复杂情感,以及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