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雪自缠络,飞鸟亦閒暇
出处:《为方厓画山就题》
元末明初 · 倪瓒
摩诘画山时,见山不见画。
松雪自缠络,飞鸟亦閒暇。
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
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
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
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
松雪自缠络,飞鸟亦閒暇。
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
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
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
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倪瓒的《为方厓画山就题》描绘了他对王维(摩诘)绘画风格的欣赏与自我创作的反思。首句“摩诘画山时,见山不见画”表达了对王维山水画技艺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画作仿佛让观者直接看见了山的本身,而非仅仅是画作的痕迹。接着,“松雪自缠络,飞鸟亦閒暇”进一步描绘了画面中自然景致的生动与宁静,松树与雪花相互交织,飞鸟悠然自得。
诗人以自己的创作经历作对比,“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表明自己初学时还未能达到摩诘的境界,将所见之物机械地模仿成画。然而,“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则展示了他通过不断观察和实践,逐渐将生活中的景象融入画作的过程。
最后两句“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提出疑问,表达对艺术真实性的探索,是向方厓这样的大师请教,究竟何为真实的艺术表现,是模仿还是自我表达。结尾“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则暗示,虽然追求真实,但艺术创作也应包含个人的情感与生命体验,如同墨池汲取点滴,赋予作品无尽的生机与春天的气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是对王维画艺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我艺术追求的写照,体现了倪瓒对传统山水画法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