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秦时人事不忍闻,若见斯人莫与语全文

秦时人事不忍闻,若见斯人莫与语

出处:《白云先生
宋 · 徐积
白云先生面如铁,一片良心似明月。
腹中和气如春阳,齿下清风欲为雪。
群儿走马正欢欢,先生高躅方寻山。
嵩山泰山俱有约,先访王乔后陈抟。
浮丘严驾欲迎子,玉女整衣开瑶关。
山中自是逍遥家,手磨红蕊生龙霞。
鼎中气焰成何物,不炼黄金炼丹砂。
明月一声何处啸,但觉半夜鸾凤叫。
猿不敢号虎不鸣,一夜清风生万窍。
此路高深易迷错,只见先生一双脚。
山中不似俗人家,有客但寻猿与鹤。
西峰犹有秦宫女,身上乱毛如鸟羽。
秦时人事不忍闻,若见斯人莫与语
先生何以遗时人,先生有语醇乎醇。
莫分巧拙与强弱,莫将外物成天真。
岂不见北邙山下狐狸窟,掘出枯骸与陈骨。
其閒岂无乡原人,其閒岂无强梁物。
强梁物,乡原人,当时尔等空纷纷。
后来之事竟何如,不及痴儿醉梦之浮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白云先生”的隐士形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首句“白云先生面如铁,一片良心似明月”,以“面如铁”形容其外表的坚毅,而“一片良心似明月”则赞美了他内心的纯洁与光明,如同清澈的明月照亮黑暗。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白云先生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

接着,“腹中和气如春阳,齿下清风欲为雪”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白云先生的内在气质。腹中的和气如同温暖的春阳,给人以舒适与希望;而齿下的清风,仿佛即将凝结成洁白的雪花,象征着他的言行举止中蕴含的纯净与高洁。

“群儿走马正欢欢,先生高躅方寻山”则通过对比,展现了白云先生与世俗儿童的不同生活状态。孩子们在追逐嬉戏,而白云先生却在山中寻找心灵的归宿,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宁静。

“嵩山泰山俱有约,先访王乔后陈抟”表明白云先生有着远大的志向和独特的修行计划,他计划先拜访传说中的仙人王乔,再与另一位著名的道家陈抟交流,体现了他对道家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浮丘严驾欲迎子,玉女整衣开瑶关”描述了白云先生在山中生活的神秘与浪漫,仿佛他与仙界有着不解之缘,能够得到仙人的接引与玉女的照顾。

“山中自是逍遥家,手磨红蕊生龙霞”则强调了白云先生在山中的自在生活,他亲手培育的花朵绽放出绚丽的光芒,如同龙的云彩,象征着他的生活充满了诗意与美好。

“鼎中气焰成何物,不炼黄金炼丹砂”表达了白云先生对物质世界的淡泊,他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修炼,而非追求物质财富。

“明月一声何处啸,但觉半夜鸾凤叫”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暗示了白云先生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超然,同时,鸾凤的叫声也象征着他内心的呼唤与追求。

“猿不敢号虎不鸣,一夜清风生万窍”描绘了山中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夜晚,猿猴不敢啼叫,猛虎也不发声,只有清风在千百个洞穴中回响,营造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氛围。

“此路高深易迷错,只见先生一双脚”强调了白云先生在山中行走的独特路径,这不仅是对他个人修行之路的比喻,也是对探索真理与追求精神自由过程的象征。

最后,“山中不似俗人家,有客但寻猿与鹤”再次强调了白云先生与世俗的隔绝,他与猿猴、仙鹤为伴,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

“西峰犹有秦宫女,身上乱毛如鸟羽”通过秦宫女的形象,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秦时人事不忍闻,若见斯人莫与语”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以及对白云先生保持沉默的态度的尊重。

“先生何以遗时人,先生有语醇乎醇”总结了白云先生留给世人的智慧与教诲,这些话语充满了深意,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白云先生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对自然、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