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衮尘埃与愿违,可堪持酒送将归
出处:《临汴亭送客还马上作》
宋 · 贺铸
衮衮尘埃与愿违,可堪持酒送将归。
壮心已服驽骀老,羁思常先鸿雁飞。
十口无厌太仓粟,四邻分采故山薇。
何时偃卧柴桑里,自讼渊明昨日非。
壮心已服驽骀老,羁思常先鸿雁飞。
十口无厌太仓粟,四邻分采故山薇。
何时偃卧柴桑里,自讼渊明昨日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衮衮:形容众多或连续不断。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
持酒:拿着酒,表示送别。
羁思:羁旅的思念,指在外的思乡之情。
鸿雁:古代常用以象征信使或思乡之情。
太仓粟:官仓的粮食,比喻丰足的生活。
故山薇:故乡的薇菜,象征简朴生活和田园之乐。
柴桑:地名,陶渊明的故乡。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著称。
昨日非:反思过去的决定或生活方式。
翻译
尘世纷扰的愿望难以实现,怎能拿着酒为他送行。壮志已被岁月消磨,羁旅的思绪总是先于大雁飞翔。
全家对官仓的粮食不再感到满足,邻居们也来分享山野的薇菜。
何时能隐居在柴桑小屋,反思陶渊明昔日的选择是否错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在临别之际,于汴亭马背上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感慨。首句"衮衮尘埃与愿违"描绘了世事纷扰,个人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暗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可堪持酒送将归"则直接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借酒表达离愁。
"壮心已服驽骀老",诗人感叹岁月不饶人,壮志已随年华老去,流露出对青春不再的感慨。"羁思常先鸿雁飞"进一步抒发了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比之于鸿雁南飞,更显其思归之心切。
"十口无厌太仓粟,四邻分采故山薇"写出了家庭生活的艰辛,即使生活简朴,但家人对温饱的满足,也反映出诗人对家人的关爱和责任感。同时,"故山薇"又暗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何时偃卧柴桑里,自讼渊明昨日非"表达了诗人希望回归田园,过上像陶渊明那样简单宁静生活的愿望,同时也反思过去的抉择,认为过去的某些做法或许并非明智。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又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