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赤子尽穷愁,两月玄冥注未休
出处:《伤雨》
明 · 苏葵
东南赤子尽穷愁,两月玄冥注未休。
百堵已乖终老计,一成多误养生谋。
如天自信神尧德,决海谁承大禹忧。
欲向三台问调燮,黑云犹在半空浮。
百堵已乖终老计,一成多误养生谋。
如天自信神尧德,决海谁承大禹忧。
欲向三台问调燮,黑云犹在半空浮。
鉴赏
这首诗名为《伤雨》,是明代诗人苏葵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连绵不绝的雨水给东南地区人民带来的苦难与困扰的深切同情。
首联“东南赤子尽穷愁,两月玄冥注未休”描绘了雨水不断,使得东南地区的百姓饱受苦难的情景。"赤子"指百姓,"穷愁"形容生活的困苦,"玄冥"为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这里借指持续不断的雨水。"未休"则强调了雨水的持久不息。
颔联“百堵已乖终老计,一成多误养生谋”进一步揭示了雨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百堵"指众多房屋,"乖"意为违背,"终老计"指长期的生活计划,"一成"可能指土地或作物,"养生谋"则是指维持生计的策略。这两句诗表达了雨水破坏了人们的安居计划和生计谋略。
颈联“如天自信神尧德,决海谁承大禹忧”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上天的自然现象与历史上的圣君大禹进行对比。"神尧德"指的是古代圣君的德行,"决海"则指大禹治水的故事。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无奈,同时也对治理国家的圣君表示了敬仰。
尾联“欲向三台问调燮,黑云犹在半空浮”表达了诗人想要寻求解决之道的愿望,但现实情况似乎并不乐观。"三台"是中国古代星宿名,常用来象征朝廷或国家的高层决策者。"调燮"意为调节、调理,这里指治理国家或解决社会问题。"黑云"象征着困难与挑战,"犹在半空浮"则暗示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前景不明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自然现象与社会治理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