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缕玉作常烹,南粤相逢眼却生
出处:《义宁产莼菜中秋大熟副以六绝送杨伯子 其三》
宋 · 曾丰
吴人缕玉作常烹,南粤相逢眼却生。
张翰思归食忘味,鉴湖震泽见于羹。
张翰思归食忘味,鉴湖震泽见于羹。
注释
吴人:苏州人。缕玉:细切玉石,可能指珍贵食材。
作常烹:常常用来烹调。
南粤:泛指南方地区,如广东。
眼却生:眼神中流露出新奇或惊讶。
张翰:古代人物,以思念家乡而闻名。
思归:想念回家。
食忘味:吃东西都没有味道,形容心思专注。
鉴湖:位于浙江绍兴的著名湖泊。
震泽:太湖的别称,位于江苏。
翻译
苏州人常常用玉来烹煮食物,在南方相遇时,眼神中都流露出惊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的饮食文化,特别是对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人们喜爱的莼菜的独特风味的赞美。"吴人缕玉作常烹",形象地写出吴地之人将莼菜精细如玉的质地切成丝,常常作为烹饪材料。"南粤相逢眼却生",则表达了在南方的广东(南粤)与朋友相见时,眼前所见的莼菜让人心生惊喜。
诗人引用了张翰的典故,"张翰思归食忘味",意指张翰因思念故乡而对美食失去了原有的滋味感受,这里借以表达莼菜对于思乡之情的触动。最后,"鉴湖震泽见于羹",鉴湖和震泽都是著名的江南水乡,诗人说在羹中尝到的不仅是莼菜,更是对这两个地方水乡风土的回味。
整首诗通过莼菜这一食物,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以及诗人与友人的情感交流,体现了宋诗清新自然、寓情于物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