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深侵薜荔,月影拂桄榔
出处:《牡蛎墙》
明 · 李之世
南海天连水,人家半水乡。
祇疑鲛伴室,翻讶蛎同房。
片片藏鳞甲,层层缀雁行。
千寻能拔地,百堵欲延冈。
巧乃矜时匠,输宁测海王。
年深侵薜荔,月影拂桄榔。
米臼舂鱼骨,山瓢酌蟹筐。
异方无不有,惯习转为常。
祇疑鲛伴室,翻讶蛎同房。
片片藏鳞甲,层层缀雁行。
千寻能拔地,百堵欲延冈。
巧乃矜时匠,输宁测海王。
年深侵薜荔,月影拂桄榔。
米臼舂鱼骨,山瓢酌蟹筐。
异方无不有,惯习转为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海边的景象,以牡蛎墙为主题,展现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首句“南海天连水”,开篇即以辽阔的海洋与天空相连的壮丽景象引入,营造出开阔的视觉效果。接着“人家半水乡”一句,点明此处并非完全的荒野,而是有人居住的水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祇疑鲛伴室,翻讶蛎同房。”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牡蛎比作海底的居室,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牡蛎密集生长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惊讶与赞叹。
“片片藏鳞甲,层层缀雁行。”进一步描述了牡蛎群落的形态,如同一片片鳞甲覆盖在水面上,又如雁阵般整齐排列,既展现了牡蛎的密集与有序,也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
“千寻能拔地,百堵欲延冈。”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牡蛎墙的高度与长度,仿佛能够从海底直插云霄,延伸至山冈之上,展现出牡蛎墙的壮观与雄伟。
“巧乃矜时匠,输宁测海王。”这两句赞美了建造牡蛎墙的人工智慧与技艺,同时暗示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智慧相辅相成,共同创造了这一奇观。
“年深侵薜荔,月影拂桄榔。”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牡蛎墙逐渐与周围的植物融合,月光下映照着桄榔树的影子,增添了画面的神秘与浪漫气息。
“米臼舂鱼骨,山瓢酌蟹筐。”这两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
“异方无不有,惯习转为常。”最后两句总结了牡蛎墙的独特之处,并强调了其成为日常的一部分,反映了作者对这一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牡蛎墙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壮丽,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