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乎止孰似,兄止无端涘
不止郊园外,只止尘埃里。
脩为止至善,孝爱止为子。
眷言兄止之,得止以为喜。
至止内泓澄,非心止弗起。
止静有馀欢,止中得妙理。
勿谓止为难,止躬徒正己。
止乎吾未见,致知知止矣。
兄乎止孰似,兄止无端涘。
艮止视兼山,止斯千万祀。
鉴赏
这首诗以“止”为主题,探讨了“知止”的重要性与实践的难度。诗人薛季宣通过对比“不止”与“止”,展现了“止”的多重层面,包括道德修养、家庭责任、内心平静以及对知识的追求。
首先,“知止良独艰”,指出“知止”并非易事,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意志。接着,诗人以“吾兄独安止”为引,强调了兄长在实践“止”之道上的独特之处,暗示兄长在道德、家庭关系等方面达到了理想的境界。
“不止郊园外,只止尘埃里。”这两句通过对比“郊园外”的广阔与“尘埃里”的局限,表达了“止”的内涵不仅仅是外部行为的约束,更深入到内心的纯净与宁静。随后,“脩为止至善,孝爱止为子”进一步阐述了“止”在道德修养和家庭责任中的作用,强调了通过“止”达到至善和尽孝爱的重要性。
“眷言兄止之,得止以为喜。”表达了对兄长实践“止”的赞赏和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止”的价值认同。接下来,“至止内泓澄,非心止弗起”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清澈是实现“止”的关键,而非外在的行为。
“止静有馀欢,止中得妙理。”这两句总结了“止”的内在愉悦和深刻哲理,表明通过“止”可以达到心灵的满足和智慧的领悟。最后,“勿谓止为难,止躬徒正己。”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止”的难度而退缩,而是要通过自我修炼来实现“止”。
“止乎吾未见,致知知止矣。”表达了对“止”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认为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止”。最后,“兄乎止孰似,兄止无端涘。”赞美兄长在“止”的道路上无人能及,其成就不可估量,如同高山一般,历经千万年而不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止”的多维度探讨,不仅展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家庭责任的重要性,还强调了内心的平静、知识的追求以及自我修炼对于实现“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