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二大雨,地污实成池
二年二大雨,地污实成池。
圄人为我恻,畚土以筑之。
筑之可二尺,宛然水中坻。
初运朽壤来,臭秽恨莫追。
掩鼻不可近,牛皂鸡于埘。
须臾传黑坟,千杵鸣参差。
但见如坻平,粪土不复疑。
乃知天下事,不在论镃基。
苟可掩耳目,臭腐誇神奇。
世人所不辨,羊质而虎皮。
大者莫不然,小者又何知。
深居守我玄,默观道推移。
何时蝉蜕去,忽与浊世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狴犴:古代传说中的猛兽,这里指监狱。自治:自我管理。
大雨:连续的大雨。
污:形容地面泥泞。
池:池塘。
恻:怜悯。
畚土:用箕畚装土。
朽壤:腐烂的土壤。
臭秽:恶臭。
牛皂鸡于埘:牛马鸡舍受污染。
黑坟:比喻污浊之地。
千杵:众多的杵声,形容劳动场景。
如坻:像小岛一样平坦。
镃基:根基,比喻基础。
誇神奇:夸耀神奇。
深居:深居简出。
默观:默默观察。
蝉蜕:比喻脱胎换骨,解脱旧我。
浊世:污浊的社会。
翻译
自从我住在这牢狱中,独自管理这一方天地。连续两年大雨不断,地面变得泥泞,积水成了池塘。
囚犯们对我心生同情,他们用箕畚搬运泥土来填平它。
填到大约两尺高,像个小岛浮在水中央。
起初运来的都是腐烂的土壤,恶臭难闻,令人遗憾。
气味熏人无法靠近,连牛马鸡舍都受影响。
很快这里变成了黑色的墓穴,无数杵声交错响起。
只看到平坦如砥的地面,不再怀疑是粪土堆砌。
这才明白世间的事,关键不在于根基的大小。
只要能蒙蔽视听,哪怕是恶臭也能被夸赞神奇。
世人往往难以分辨,外表羊质而内心虎狼。
大的如此,小的又怎能知晓?
我深居简出,守护内心的清净,默默观察世事变迁。
何时能摆脱尘世束缚,忽然远离这浑浊的世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困顿中自我安慰、自食其力的一种生活状态。开篇即以“自予居狴犴,一室以自治”表明诗人选择了一种隐退的生活方式, 狴犴是一种简陋的小屋,意味着诗人的生活非常简单且独立。
接下来,“二年二大雨,地污实成池。圄人为我恻,畚土以筑之”描述了由于连续的大雨导致居住环境的恶劣,甚至积水成池,周围的人们出于怜悯之心帮助诗人用泥土堆砌防洪。这一段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与他人的善意。
“筑之可二尺,宛然水中坻。初运朽壤来,臭秽恨莫追”则描写了修筑过程中的艰辛和不快乐的心情。诗人用了大量的泥土堆砌,但依旧无法完全阻挡住洪水,带来了不好的气味和情绪。
“掩鼻不可近,牛皂鸡于埘。须臾传黑坟,千杵鸣参差”则是一种对比,诗人用掩着鼻子无法接近的恶劣环境,与远处传来的好消息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可能隐含了对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
“但见如坻平,粪土不复疑”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接受与适应。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中,诗人逐渐习惯了周围的情况,不再有过多的疑虑。
“乃知天下事, 不在论镃基。苟可掩耳目,臭腐誇神奇”则是对世间万物的一种超然态度。诗人意识到许多事情并非一味追根究底,有时候闭上眼睛和鼻子,对那些不快的现实视而不见,反而能感受到一种奇妙。
“世人所不辨,羊质而虎皮。大者莫不然,小者又何知”则是一种对世态的洞察。诗人指出许多事物外表与内在并不一致,就像羊皮包裹着老虎一样,这种情况无论大事小情都是普遍存在的。
最后,“深居守我玄,默观道推移。何时蝉蜕去,忽与浊世违”则是诗人表达了对内在修养的追求和对于外界变化的冷眼旁观。诗人希望能够长久地保持自己的本真状态,等待着某个瞬间,就能脱离这纷扰复杂的世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个人困境和自我超脱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在艰难中寻求内心平静与精神自由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