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叶一声,恍若有人迹
出处:《溪馆夜坐》
明 · 李之世
空阶草露泫,乍闻凉雨滴。
不觉池流入,潮痕添一尺。
残月印波光,遥遥荡孤石。
风林叶一声,恍若有人迹。
不觉池流入,潮痕添一尺。
残月印波光,遥遥荡孤石。
风林叶一声,恍若有人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溪馆中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情感的微妙波动。
首句“空阶草露泫”,以“空阶”点出环境的清幽,草露在月光下闪烁,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接着,“乍闻凉雨滴”,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带来一丝凉意,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不觉池流入,潮痕添一尺。”描述了雨水汇入池塘,水面轻微上涨的情景,通过“潮痕”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水位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残月印波光,遥遥荡孤石。”残月的光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与远处孤立的石头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宁静的氛围。这里的“荡”字,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与波浪相互作用的动态美。
“风林叶一声,恍若有人迹。”风吹过树林,树叶轻轻作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远方传来的脚步声,引人遐想。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在静谧夜晚中流露出的淡淡忧思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