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路十洲通,人寰三岛谧
出处:《游明昌寺》
明 · 王弘诲
化国景舒长,明昌移佛日。
川拥恒河沙,殿耀金天质。
忍草布祇林,昙花函贝帙。
应钵石龙吟,焚身香象轶。
经过初地变,徙倚上方密。
传经侍海童,听法环鲛室。
仙路十洲通,人寰三岛谧。
居上谁开山,太守毗耶匹。
万口协讴歌,四郊戴宁一。
指麾若响应,劝募争输率。
经营欢子来,变化潜神肸。
云岩映绮栊,鳌岫攒幽洁。
遂令宝岭隈,倏尔珠宫别。
罗江当水门,形胜增巀嵲。
功参造化权,扶舆产英杰。
作者去思存,崇报永无辍。
仆本江海人,红尘厌纷涅。
堂希绿野閒,恩许鉴湖佚。
平生好游玩,到处耽禅悦。
山水发清机,风泉畅澄澈。
遐览意何雄,冥搜念已折。
空门如可逃,即此回前辙。
川拥恒河沙,殿耀金天质。
忍草布祇林,昙花函贝帙。
应钵石龙吟,焚身香象轶。
经过初地变,徙倚上方密。
传经侍海童,听法环鲛室。
仙路十洲通,人寰三岛谧。
居上谁开山,太守毗耶匹。
万口协讴歌,四郊戴宁一。
指麾若响应,劝募争输率。
经营欢子来,变化潜神肸。
云岩映绮栊,鳌岫攒幽洁。
遂令宝岭隈,倏尔珠宫别。
罗江当水门,形胜增巀嵲。
功参造化权,扶舆产英杰。
作者去思存,崇报永无辍。
仆本江海人,红尘厌纷涅。
堂希绿野閒,恩许鉴湖佚。
平生好游玩,到处耽禅悦。
山水发清机,风泉畅澄澈。
遐览意何雄,冥搜念已折。
空门如可逃,即此回前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昌寺的壮丽景象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宏伟与庄严,以及其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诗中提到的“化国景舒长”、“明昌移佛日”等语句,既体现了对寺庙历史的追溯,也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推崇。
“川拥恒河沙,殿耀金天质”两句,通过自然景观与建筑的对比,突出了明昌寺的壮观与辉煌。而“忍草布祇林,昙花函贝帙”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静谧祥和的氛围,以及佛教经典与教义的深远影响。
“应钵石龙吟,焚身香象轶”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僧侣们修行的坚定与虔诚,以及佛法的超凡脱俗。接下来的“经过初地变,徙倚上方密”则暗示了佛教修行的层次与深度,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净化。
“传经侍海童,听法环鲛室”描绘了僧侣们传授佛法、弟子们虔诚学习的场景,体现了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仙路十洲通,人寰三岛谧”则展示了佛教对于宇宙与人生智慧的理解,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居上谁开山,太守毗耶匹”两句,可能是在赞美明昌寺在地方文化与宗教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当地官员的和谐关系。最后,“万口协讴歌,四郊戴宁一”表达了人们对寺庙的敬仰与感激之情,以及整个社区的团结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明昌寺的宏伟与庄严,也深刻反映了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社会影响,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与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