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君之来,自玉堂全文

君之来,自玉堂

清 · 李振钧
颂使君,不颂使君清。
不颂使君能。
能者必苛察,清者持廉名。
梁溪饥,食不能二釜。
走告慈父。
父曰嗟予食,女乃发仓庾。
老者壮者幼者各以序。
有不能食君心愁。
食或不给又以为忧。
为糜粥饱女,无使绝其喉。
彼何人斯后堂罗酒肉。
啖者嬉,剜者哭。
使君独是荒年谷。
儿啼甘含饴,母心苦持荼。
九重来诏书。
锡以绯鱼煌煌绶拖朱。
君之来,自玉堂
枳棘栖鸾凰。
天子所重在循良。
不颂使君能,能者必苛察,不颂使君清。
清者持廉名。
呜呼使君何其仁。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刺史(地方长官)在面对饥荒时的仁慈行为,展现了他不同于传统清官和能官的形象。诗中没有直接赞美这位刺史的能力或清廉,而是强调了他在困难时期对百姓的关怀与帮助。

诗的开头提到“颂使君,不颂使君清。不颂使君能”,暗示了通常对官员的赞美往往集中在他们的清廉和能力上,而忽略了他们的人性光辉和对民众实际需求的关注。接着,诗人通过描述梁溪地区发生饥荒,百姓食不果腹的情景,引出了刺史的善行。

刺史得知情况后,不仅亲自分发粮食给老弱病残,还特别关注那些因饥饿无法进食的百姓,甚至不惜自己节俭,为他们准备粥食,确保他们能够维持生命。这种行为体现了他对民众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然而,诗中也提到了社会的不公,富有的人家在宴饮享乐,而贫苦百姓却在饥饿中哭泣。这形成了鲜明对比,突显出刺史作为“荒年谷”的角色,即在灾难时期提供粮食救济的救世主形象。

最后,诗中提到皇帝的诏书,赐予刺史绯鱼(一种官服上的标志)和煌煌绶带(象征权力和地位),以及朱色的官服,表明了朝廷对刺史循良(即治理得当,既清廉又有能力)的认可。但诗人并未在此处直接赞美刺史的能力或清廉,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行动和情境的描绘,展现了刺史的仁德之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在饥荒时期展现出仁慈与关怀的地方长官形象,强调了其人性的光辉,而非仅仅停留在官职的权力与威严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