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烽火望连天,喜接鱼书又怅然
出处:《寄杭州王两峰》
清 · 缪徵甲
明州烽火望连天,喜接鱼书又怅然。
春雨已愁三月梦,故人况住万营边。
狂澜东海回何日,芳草西湖忆昔年。
我辈匡时苦无策,蓬蒿栖息老鸢肩。
春雨已愁三月梦,故人况住万营边。
狂澜东海回何日,芳草西湖忆昔年。
我辈匡时苦无策,蓬蒿栖息老鸢肩。
鉴赏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之情。
首联“明州烽火望连天,喜接鱼书又怅然。”开篇即描绘出一幅烽火连天、战事频仍的景象,诗人远望明州,心中既有对战乱的担忧,又有收到友人书信后的喜悦,但这份喜悦很快被离别的惆怅所取代,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颔联“春雨已愁三月梦,故人况住万营边。”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春雨绵绵,诗人愁思如织,仿佛连绵的春雨也映照着内心的忧郁。而友人身处战乱之地,远离家乡,更加重了诗人的牵挂和忧虑。
颈联“狂澜东海回何日,芳草西湖忆昔年。”将思绪转向更广阔的时空,诗人遥想东海之滨,何时能风平浪静,恢复往日的宁静。同时,对西湖的回忆,既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尾联“我辈匡时苦无策,蓬蒿栖息老鸢肩。”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动荡时局的无力感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作为普通人,面对国家的困境,感到束手无策,只能在生活的艰难中挣扎求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远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平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