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生春早,春生冰岸中
出处:《生春二十首 其八》
唐 · 元稹
何处生春早,春生冰岸中。
尚怜扶腊雪,渐觉受东风。
织女云桥断,波神玉貌融。
便成呜咽去,流恨与莲丛。
尚怜扶腊雪,渐觉受东风。
织女云桥断,波神玉貌融。
便成呜咽去,流恨与莲丛。
注释
何处:哪里。春早:春天来得早。
春生:春天开始生长。
冰岸:冰冻的河岸。
尚怜:仍然怜惜。
扶腊雪:指冬季末尾的雪,即将消融的雪。
渐觉:逐渐感觉到。
东风:春风。
织女:中国神话中银河边纺织的仙女,常指牵牛星(牛郎)的妻子。
云桥:传说中织女与牛郎相会的鹊桥。
断:中断,这里指无法相会。
波神:水神,此指水面之神或河神。
玉貌融:美丽的容貌在春光中显得更加柔和。
便成:就变成了。
呜咽去:像哭泣一般流去,形容水流声。
流恨:流动的遗憾,比喻情感的传递。
莲丛:莲花丛,此处象征着美丽而略带哀愁的景致。
翻译
哪里的春天来得早呢?它在冰封的河岸边悄然生发。那里的雪还怜惜着即将消逝的冬日,却渐渐感受到了东风的暖意。
天上的织女与牛郎相会的云桥似乎已断,水面之神的美貌在春光中渐渐柔和。
这一切都化作了潺潺流水,带着呜咽之声远去,将遗憾融入了莲花丛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展现了春天的到来。"何处生春早,春生冰岸中"两句,既写出了春意初生的微妙之感,又描绘出春天在严寒中悄然萌动的生机。
接着的"尚怜扶腊雪,渐觉受东风"表达了诗人对残留的冬雪仍存有情,而春风的到来却让这份寒冷逐渐消融。这里的“怜”字流露出了诗人对于即将逝去之物的不舍和怜悯之情。
"织女云桥断,波神玉貌融"则是借用了中国古代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形象地表达了春天冰雪消融、水流解冻的情景。织女云桥断,象征着冬日严寒的束缚已被打破,而“波神玉貌融”则是对春水初融时美妙而又动人的描写。
最后两句"便成呜咽去,流恨与莲丛",通过水流声响和荷花丛中渗透出的哀伤之情,诗人表达了对逝去冬日的留恋,以及对新生春天美好景致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细腻情感,更展现了早春时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