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关□处尘踪断,松盖阴中宝地开
出处:《次韵康平仲侍郎从丞相张公登倚云亭 其一》
宋 · 李弥逊
皂盖凌虚岂易陪,扪参那复欲高哉。
云关□处尘踪断,松盖阴中宝地开。
戎幕寇平高卧鼓,宾筵诗罢细衔杯。
笑谈疑在青冥上,坐近中天两两台。
云关□处尘踪断,松盖阴中宝地开。
戎幕寇平高卧鼓,宾筵诗罢细衔杯。
笑谈疑在青冥上,坐近中天两两台。
注释
皂盖:黑色的伞盖,古代官吏出行时头顶的装饰物。凌虚:高升、超越尘世。
岂易陪:非同寻常,难以相随。
扪参:伸手触摸参星,古代神话中的星辰。
那复:怎能再。
云关:云雾缭绕的边关。
尘踪断:人迹罕至,尘世痕迹消失。
松盖:松树形成的阴凉。
宝地:神圣或隐秘的地方。
戎幕:军帐,指战事结束后的平静生活。
寇平:敌寇被平定。
高卧鼓:悠闲地躺着听鼓声,形容闲适。
宾筵:宾客的宴席。
细衔杯:慢慢地品尝酒杯。
青冥:天空的别称,指高远之处。
坐近中天:座位接近天空中央。
两两台:双座仙台,可能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翻译
黑色的伞盖高悬空中,这并非寻常可比,想攀爬参星又怎能更高呢?云雾缭绕的关隘,尘世足迹已断绝,松荫之下隐藏着神圣之地。
战事平定后,我悠闲地躺在鼓声中,宾主宴席间,诗篇吟罢,慢慢品味美酒。
谈笑之间仿佛在九天之上,座位靠近中天,如同双座仙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开篇两句“皂盖凌虚岂易陪,扪参那复欲高哉”通过对比皂盖(一种植物)和参星的高低,表达了诗人对于位置和地位的超脱态度,不羡慕高处,也不忧虑低就。
接着,“云关□处尘踪断,松盖阴中宝地开”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云关可能指的是某个山谷之隅,那里的尘世纷扰已经被切断,而“松盖阴中宝地开”则表现了诗人发现了一片宁静而美好的心灵寄托之地。
“戎幕寇平高卧鼓,宾筵诗罢细衔杯”显示了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这里的“戎幕”是军营的意思,“寇平”意味着敌寇被平息,“高卧鼓”则可能指的是高处的警报之鼓已经停止,而“宾筵诗罢细衔杯”则是在宴席上,宾客们放下笔墨,细品美酒,这一切都象征着和平与欢乐。
最后,“笑谈疑在青冥上,坐近中天两两台”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境界。这里的“青冥”指的是高远的天空,而“两两台”可能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观察世界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以及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