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奇毛远致自南交,异物何须论九苞全文

奇毛远致自南交,异物何须论九苞

出处:《白鸠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奇毛远致自南交,异物何须论九苞
霁后有声来屋角,月中无影立梅梢。
曾为汤瑞同丹鸟,不入周诗乱鹊巢。
宿世鹰扬心尚在,白旄黄发未全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白鸠的形象与特性,诗人陈恭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白鸠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首句“奇毛远致自南交”,开篇即点出白鸠的稀有与来源,它来自遥远的南方地区,拥有奇异的羽毛,暗示了其非凡的品质和独特的魅力。接着,“异物何须论九苞”一句,诗人以“九苞”比喻白鸠的羽毛之多,进一步强调了其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同时也表达了对白鸠独特美的赞叹。

“霁后有声来屋角,月中无影立梅梢”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白鸠的生活习性和活动场景。雨后的清晨,白鸠在屋角发出悦耳的声音;月光下的夜晚,它静静地站在梅花枝头,身影不见,只有轻盈的形态与月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曾为汤瑞同丹鸟,不入周诗乱鹊巢”两句,运用典故,将白鸠与古代的吉祥象征相联系,表明了它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同时,也通过对比,突出了白鸠不同于其他鸟类的独特性。

最后,“宿世鹰扬心尚在,白旄黄发未全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白鸠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尽管白鸠外表温婉,但其内心深处仍保留着鹰一般的勇猛与不屈,象征着即使在和平的环境中,也不忘初心,保持自我本色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鸠形象的描绘和对其内在精神的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体独特性的尊重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