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满地春牢落,柳絮成堆雪弃嫌
出处:《芳春》
唐末宋初 · 刘兼
微雨微风隔昼帘,金炉檀炷冷慵添。
桃花满地春牢落,柳絮成堆雪弃嫌。
宝瑟不能邀卓氏,綵毫何必梦江淹。
宦情归兴休相挠,隼旆渔舟总未厌。
桃花满地春牢落,柳絮成堆雪弃嫌。
宝瑟不能邀卓氏,綵毫何必梦江淹。
宦情归兴休相挠,隼旆渔舟总未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微雨:小雨。隔:阻隔。
昼帘:白天的窗帘。
金炉:金制香炉。
檀炷:檀香柱。
慵添:懒得添加。
牢落:凋零,衰败。
柳絮:柳树的种子。
宝瑟:珍贵的瑟琴。
卓氏:古代美女卓文君。
梦江淹:指做江淹那样的梦,江淹曾梦见笔生花。
宦情:做官的心情。
归兴:归隐的念头。
休相挠:不要互相打扰。
隼旆:官员出行时的旗帜,隼是猛禽,旆是旗帜。
渔舟:渔夫的小船。
翻译
细雨轻风隔着窗帘,香炉里的檀香不再添加。满地桃花凋零春色阑珊,柳絮堆积如雪让人嫌弃。
名贵的瑟琴无法吸引卓氏的注意,彩色的笔无需再做江淹那样的梦。
官场的意气和归隐的兴致不要再相互干扰,无论是做官的车旗还是渔舟都未曾厌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情愫。
"微雨微风隔昼帘"一句,设定了整体氛围,轻柔的雨丝和微风仿佛织就了一层薄纱,将日光过滤,使室内显得格外宁静。"金炉檀炷冷慵添"则透露出室内的温暖与闲适,金炉中的香料因温度升高而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但这种安逸也带有一丝慵懒。
接下来的两句"桃花满地春牢落,柳絮成堆雪弃嫌",转向室外,描绘了春天的繁盛与自然界的生机。桃花纷纷扬扬,覆盖了大地,而轻柔的柳絮如同雪花般飘落,但这种美景却也带有一丝被忽略的感觉。
"宝瑟不能邀卓氏,綵毫何必梦江淹"两句,则转向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宝瑟(古代乐器之一)无法邀请卓氏(古代音乐家),而细腻的笔触也不需要梦到才子江淹。这不仅是对艺术创作的一种自嘲,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才能和成就的一种淡然态度。
最后两句"宦情归兴休相挠,隼旆渔舟总未厌",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情调的享受,以及对游船生涯(隼旆即是渔舟)的无限喜爱。这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满足,也是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淡然与自在,是一首充满了生机与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