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浮沉非我意,观时进退岂人谋
出处:《次韵张子公见寄二首 其二》
宋 · 李纲
功名身外两悠悠,有意功名已可羞。
与世浮沉非我意,观时进退岂人谋。
不能为国辟百里,祗欲归耕老一畴。
祸福死生皆默定,初非舍去亦非求。
与世浮沉非我意,观时进退岂人谋。
不能为国辟百里,祗欲归耕老一畴。
祸福死生皆默定,初非舍去亦非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次韵张子公见寄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个人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追求。
首联“功名身外两悠悠,有意功名已可羞。”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于功名的超脱态度,认为功名不过是身外之物,追求功名本身就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这种对功名的否定,体现了诗人对世俗价值观念的超越。
颔联“与世浮沉非我意,观时进退岂人谋。”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独立人格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他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根据自己的内心和对时机的观察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这表明了他对自我意志的坚持和对命运的主动把握。
颈联“不能为国辟百里,祗欲归耕老一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认为自己无法为国家开辟广阔的疆域,更愿意回归田园,过着简单而自足的生活。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祸福死生皆默定,初非舍去亦非求。”总结了诗人的生活哲学。他认为祸福、生死等人生大事都是由命运所决定,既不是刻意逃避也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命运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功名、世俗、国家、田园、命运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其独特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由、独立和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命运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