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寄别后诗,剪刻淮南春
王孙乃龙种,世有籋云麟。
五君从我游,倾写出怪珍。
俗物败人意,兹游实清醇。
那知有聚散,佳梦失欠伸。
我舟下清淮,沙水吹玉尘。
君行踏晓月,疏木桂寸银。
尚寄别后诗,剪刻淮南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陈:姓氏。妙士:才子。
德人:有品德的人。
王孙:贵族子孙。
龙种:比喻高贵出身。
籋云麟:比喻稀世之才。
游:出游。
倾写:尽情展现。
俗物:世俗琐事。
欠伸:舒展身体。
清淮:清澈的淮河。
玉尘:洁白的沙尘。
疏木:稀疏的树木。
剪刻:创作、描绘。
淮南春:淮南的春天景色。
翻译
陈氏二人才子,欧氏双皆美德人。贵胄子孙真龙裔,世间罕见如籋云麟。
五位朋友伴我游,奇珍异宝尽展现。
世俗琐事扰人心,此游清新而醇厚。
未料聚散无常,美梦中断难续。
我乘舟顺淮水行,沙尘如玉随风扬。
你踏晓月出行,稀疏林间桂花似银光。
还望日后寄来诗篇,剪裁出淮南的春色。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名为《和赵德麟送陈传道》。诗中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二陈既妙士,两欧惟德人。”这两句点出了四位贤士的美好品质,其中“二陈”和“两欧”应指的是当时与诗人交好的几位士人,他们以德行著称。开篇即通过这样的描写,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高洁、理想的氛围。
“王孙乃龙种,世有籋云麟。”这里的“王孙”可能是指代贵族后裔,而“龙种”则是比喻他们出身高贵。接着,“籋云麟”则形象地表达了这些人中豪杰如同传说中的珍奇之物,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与期待。
“五君从我游,倾写出怪珍。”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场友人相聚的盛况。这里的“五君”应是指包括诗人在内的几位士人,他们一同外出游历,共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而“倾写出怪珍”表明他们不仅欣赏自然之美,还能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独特而珍奇的文学作品。
“俗物败人意,兹游实清醇。”这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对心境的影响以及他对于纯净友情的追求。诗人认为,只有远离世俗的干扰,这样的旅行才是真正纯粹而美好的。
“那知有聚散,佳梦失欠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即使是美好的友情与时光,也终将会有离别的一天。这里的“佳梦”可能指的是诗人与朋友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而这种时光却如同梦境一般,稍纵即逝。
“我舟下清淮,沙水吹玉尘。”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清淮河畔乘舟而行的情景。这里的“沙水”可能是指河岸边细腻的沙砾,而“吹玉尘”则形象地表达了微风拂过水面,带起轻纱般的波纹,使人联想到玉石散发的光泽。
“君行踏晓月,疏木桂寸银。”这两句则是对朋友离别时景色的描绘。诗中提到的“君”应是指将要离去的朋友,而“践踏晓月”则形象地表达了夜色渐退、晨光初露的情境。接着,“疏木桂寸银”则描写了一种幽静而清冷的景象,可能是指朋友行走于疏朗的树木之间,树叶间透出的月光如同细碎的银片。
“尚寄别后诗,剪刻淮南春。”结尾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次离别后的感慨通过诗歌来传达,并且期待朋友能够在未来的某个春天中再度相聚。这里的“淮南春”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自然景象或是对未来美好时光的一种憧憬。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高超的文学才华,更通过对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深刻表达,呈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人文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