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台飞鸟外,灌木隐琳宫
出处:《送道士还山中》
明 · 王恭
仙台飞鸟外,灌木隐琳宫。
归路多瑶草,还山尽锦峰。
浴舟临野水,飞佩入寒松。
愧我红尘里,空怜绝世踪。
归路多瑶草,还山尽锦峰。
浴舟临野水,飞佩入寒松。
愧我红尘里,空怜绝世踪。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送道士还山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中景象。首句“仙台飞鸟外”以仙台为背景,暗示了道士所处的超凡环境,远离尘世的喧嚣。接下来的“灌木隐琳宫”进一步渲染出道观隐匿于幽深林木中的清幽氛围。
“归路多瑶草”描绘了道士归途的风景,瑶草象征着高洁,暗示了道路的洁净与美好。而“还山尽锦峰”则以锦绣般的山峰作为送别的背景,表达了对道士归隐生活的艳羡和对山中美景的赞美。
“浴舟临野水”描绘了道士沐浴在野外清泉的场景,体现了其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飞佩入寒松”则通过道士身披飘逸的法衣进入寒松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融入自然的意境。
诗人以自己的“愧我红尘里”表达对道士出尘心境的自愧,以及对道士那种超然世外、遗世独立的绝世踪迹的深深敬仰。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道家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雅士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