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虚争翡翠,溪逻斗芙蓉
出处:《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四首 其四》
唐 · 许浑
月在行人起,千峰复万峰。
海虚争翡翠,溪逻斗芙蓉。
古木高生槲,阴池满种松。
火探深洞燕,香送远潭龙。
蓝坞寒先烧,禾堂晚并舂。
更投何处宿,西峡隔云钟。
海虚争翡翠,溪逻斗芙蓉。
古木高生槲,阴池满种松。
火探深洞燕,香送远潭龙。
蓝坞寒先烧,禾堂晚并舂。
更投何处宿,西峡隔云钟。
注释
月:月亮。行人:行者,旅行的人。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
万峰:同上,强调山多。
海虚:空阔的大海。
翡翠:绿色宝石,这里比喻翠绿的色彩。
溪逻:小溪巡逻,拟人化表达。
斗芙蓉:荷花争艳。
古木:古老的树木。
槲:槲树,一种树名。
阴池:阴凉的水池。
种松:种植着松树。
火探:探寻火焰,这里可能指燕子在洞穴中的行为。
深洞:深远的洞穴。
香送:香气传送。
远潭:远处的水潭。
龙:传说中的生物,这里可能象征某种神秘力量或美景。
蓝坞:可能指种植蓝莓的园地。
寒先烧:寒气中似乎有燃烧的预兆,或指开始准备过冬。
禾堂:打谷场,处理稻谷的地方。
晚并舂:傍晚时一起舂米,舂是捣米的动作。
更投:再寻找。
何处宿:哪里住宿。
西峡:西边的峡谷。
隔云钟:云雾和钟声隔绝了视线或声音。
翻译
月亮升起时行者动身,面对着重重叠叠的山峰。大海空阔竞相比翠色,小溪巡逻着朵朵荷花相斗艳。
古老的树木高高生长着槲树,阴凉的水池边种满了松树。
深入洞穴的燕子探寻着火焰,香气飘送到远处水潭中的龙。
蓝莓园中寒气先被点燃,稻谷场傍晚时一起舂米声起。
接下来投宿哪里呢?西边峡谷已被云雾和钟声隔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远的意境和情感。开篇“月在行人起,千峰复万峰”两句,以行走中的诗人视角,把月亮和连绵的山峰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孤独旅行者的情怀。
接下来的“海虚争翡翠,溪逻斗芙蓉”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竞艳斗妍,以花鸟鱼虫等生灵形象化的方式描绘山水之美。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大自然中生命力与色彩的丰富多彩。
“古木高生槲,阴池满种松”两句,更深入地刻画了山林的静谧与苍郁,其中“古木”和“阴池”的使用,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沉淀和自然的神秘。树木的高大和池水的宁静,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下片“火探深洞燕,香送远潭龙”则以动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火探深洞燕”中的“燕”字,可能暗指燕子在洞穴中安家,象征着归宿和温暖;而“香送远潭龙”则让人联想到了水泽之美与神秘的生物。
最后,“蓝坞寒先烧,禾堂晚并舂。更投何处宿,西峡隔云钟。”几句诗中对时间流转和空间距离的描绘,更增添了一种旅行者在山野间寻找归宿的心境。蓝坞(可能指的是某地的地名)的寒冷与禾堂的晚景,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而“西峡隔云钟”则是诗人对未知之处的一种向往和探寻。
整首诗通过多样的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岁暮时分,对旅行中寻找心灵归宿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