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之玺,今已矣
出处:《郝琰公墓下作》
明 · 曹臣
郝之玺,今已矣。
忆君弃我已三年,一棺裹骨黄泉里。
我欲呼君君不起,惨柏悲松声聃耳。
几茎瘦草不成丛,是我频来泪浇死。
亡者不生,生者必亡。
前后差期,鬼路茫茫。
譬如作客,指此为乡。
客倦归来,晚聚一堂。
君如有约君莫忘,我谨待君蝴蝶床。
忆君弃我已三年,一棺裹骨黄泉里。
我欲呼君君不起,惨柏悲松声聃耳。
几茎瘦草不成丛,是我频来泪浇死。
亡者不生,生者必亡。
前后差期,鬼路茫茫。
譬如作客,指此为乡。
客倦归来,晚聚一堂。
君如有约君莫忘,我谨待君蝴蝶床。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曹臣的《郝琰公墓下作》表达了对故去友人郝之玺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中以凄凉的场景描绘了郝之玺的墓地,"一棺裹骨黄泉里"写出了对生死的沉痛感慨。诗人试图与亡者沟通,但"我欲呼君君不起",只能听见"惨柏悲松声聃耳",营造出一种阴森而哀伤的氛围。
"几茎瘦草不成丛,是我频来泪浇死",通过枯草和泪水,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亡者的思念和哀悼。"亡者不生,生者必亡",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诗人将墓地比喻为"客乡",表达自己如同远行的旅人,最终会在"晚聚一堂"时与亡者重逢的愿望。
结尾处"君如有约君莫忘,我谨待君蝴蝶床",寓意着诗人期待在梦中与郝之玺相会,用蝴蝶床(可能象征梦境或幽冥世界的床榻)寄托对亡友的深深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生死离别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