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欢偶然耳,分首成陈迹
朝行筠溪边,暮见秀江色。
忽闻儿童音,乃知身是客。
独归江上寺,杖笠倚空壁。
犀颅会四海,香火自朝夕。
相逢作熟视,面数心莫识。
但记石门时,笑颊清光溢。
惊定喜失声,卒语成小立。
是时夜气清,隙月金蛇掷。
念君当北行,钵饭从谁乞。
我虽能少留,秋燕社已逼。
一欢偶然耳,分首成陈迹。
他年何处逢,话此空叹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秀江边相遇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北行乞食的不舍之情。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筠袁唇齿邦,一水连清碧”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秀美的山水风光,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脱俗的基调。接着,“朝行筠溪边,暮见秀江色”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仿佛引领读者一同漫步于山水之间。
“忽闻儿童音,乃知身是客”一句,通过儿童的声音,让诗人意识到自己作为外来者的身份,增添了旅途中的孤独感。随后,“独归江上寺,杖笠倚空壁”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返回寺庙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犀颅会四海,香火自朝夕”这一联,巧妙地将友人的形象与庙宇的日常活动联系起来,暗示了友人虽四处奔波,但内心始终保持着对佛法的虔诚与追求。接下来,“相逢作熟视,面数心莫识”则描绘了两人重逢时的微妙情感,虽然彼此熟悉,却因长时间未见而感到陌生,这种复杂的情感变化增加了诗歌的深度。
“但记石门时,笑颊清光溢”回忆起过去相聚的欢乐时光,友人的笑容如同阳光般温暖,照亮了诗人的心房。然而,“惊定喜失声,卒语成小立”又在欢愉之后,留下了短暂的沉默,预示着离别的即将到来。
“是时夜气清,隙月金蛇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月亮如同金色的蛇在缝隙中穿梭,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最后,“念君当北行,钵饭从谁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北行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可能失去这段珍贵友谊的忧虑。
“我虽能少留,秋燕社已逼”暗示了时间的紧迫,秋天即将来临,诗人不得不离开,与友人分别。尽管能够暂时停留,但最终的分别已不可避免。“一欢偶然耳,分首成陈迹”表达了对这次相聚的珍惜,以及对分别后留下回忆的感慨。
“他年何处逢,话此空叹惜”则以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结束全诗,表达了对再次相遇的期待与对当前分别的遗憾。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