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哭辱公鸲鹆谶,艰难望帝杜鹃愁
出处:《书事和韵二首》
清 · 洪繻
山水萧条阅四秋,中原翘首不胜忧!频闻回纥侵京国,况见昭王去汉流。
歌哭辱公鸲鹆谶,艰难望帝杜鹃愁。
乾坤已老纷无主,长怨诗书误邺侯!
歌哭辱公鸲鹆谶,艰难望帝杜鹃愁。
乾坤已老纷无主,长怨诗书误邺侯!
鉴赏
此诗《书事和韵二首》由清代诗人洪繻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深切忧虑与感慨。
首句“山水萧条阅四秋”,以山水萧瑟、秋意浓重的景象开篇,暗示了时局的衰败与凄凉。接着“中原翘首不胜忧”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中原大地的担忧之情,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频闻回纥侵京国,况见昭王去汉流”两句,通过回纥侵扰与昭王离散的历史事件,进一步强调了国家面临的危机与动荡。回纥的入侵象征着外敌的威胁,昭王的离散则反映了内部政治的不稳定。
“歌哭辱公鸲鹆谶,艰难望帝杜鹃愁”两句运用典故,以鸲鹆(即八哥)的预言与杜鹃鸟的哀鸣,分别象征着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内心的悲痛。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
“乾坤已老纷无主,长怨诗书误邺侯”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天下大乱、无人能主的局面的无奈与愤慨。同时,诗人也对历史书籍的误导表示了不满,暗含了对当政者未能正确借鉴历史教训的批评。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其作为文人士大夫的责任感与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