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祇今双树婆娑影,空锁灵山片月寒全文
端的西来了世缘,有身宁肯自谋安。
殷勤疗病肱三折,去住无心指一弹。
贝叶翻馀清磬在,梵音飘断暮钟残。
祇今双树婆娑影,空锁灵山片月寒

注释

世缘:命运。
宁肯:宁愿。
自谋安:自己安排生活。
殷勤:热心。
肱三折:形容极度疲累。
去住无心:去留随意。
贝叶:佛经书页。
清磬:寺庙中的铜磬。
梵音:佛教的诵经声。
暮钟:傍晚的钟声。
祇今:如今。
婆娑:形容树木摇曳的样子。
灵山:神圣的山。
片月寒:寒冷的月光。

翻译

命运的西风吹来,宁愿自己安排生活。
热心治疗,即使手臂疲累如三折,去留随意,不需指点。
诵经声后的清磬回荡,梵音渐消,暮钟余响。
如今只有婆娑的双树影子,空荡荡地锁住灵山的寒冷月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先觉为纪念其师慧聚僧神济而作。诗中充满了对老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端的西来了世缘," 这句表达了诗人与师父之间深厚的情谊,如同宿缘般难以割舍。

"有身宁肯自谋安。" 这里强调了诗人对师父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即使在自己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不会为了自己的安逸而放弃对师父的关心。

"殷勤疗病肱三折,去住无心指一弹。" 描述了师父在治疗疾病时的细心与专业,即便是在疲惫之际也能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而不需要过多的思考。

"贝叶翻馀清磬在,梵音飘断暮钟残。"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禅房中的宁静景象,贝叶即经书,清磬是古代佛教用的清净之物;梵音指的是佛教的念诵声,暮钟则是傍晚时分寺庙里的钟声。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氛围。

"祇今双树婆娑影,空锁灵山片月寒。" 这两句诗中,“双树”指的是寺院中的两棵古树,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形成了婆娑的影子;“空锁灵山”则是对佛教中净土之说的描绘,意即精神上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片月寒”则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月光显得格外清冷。

整首诗通过对师父医疗才能和禅修生活的描写,以及对其逝去的哀悼,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