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想两公子,作恶变清凉
出处:《次韵苏公竹间亭小饮》
宋 · 陈师道
自昔有遗韵,小饮不尽觞。
坐待竹间月,奈此云影长。
起行林下路,散策踰平岗。
破眼一枝春,著意千叶黄。
暄寒会有分,蜂蝶来无央。
鸟语带馀寒,竹风回妙香。
缅想两公子,作恶变清凉。
谁怜尘沙底,疲马踏朝阳。
斯人班马后,如圭复如璋。
相逢了无得,佳处每难忘。
坐待竹间月,奈此云影长。
起行林下路,散策踰平岗。
破眼一枝春,著意千叶黄。
暄寒会有分,蜂蝶来无央。
鸟语带馀寒,竹风回妙香。
缅想两公子,作恶变清凉。
谁怜尘沙底,疲马踏朝阳。
斯人班马后,如圭复如璋。
相逢了无得,佳处每难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昔:从前。遗韵:遗留的雅致。
不尽觞:喝不完的酒。
竹间月:竹林间的月光。
云影长:长长的云影。
林下路:树林中的小路。
散策:随意漫步。
平岗:平坦的山岗。
破眼:眼前一亮。
著意:刻意。
千叶黄:满树金黄的叶子。
暄寒:温暖和寒冷。
蜂蝶:蜜蜂和蝴蝶。
央:尽、完。
鸟语带馀寒:鸟鸣声中还带着寒意。
竹风回妙香:竹林风吹过带来香气。
缅想:怀念。
两公子:两位贤士。
清凉:清静、清爽。
尘沙底:在尘土和沙粒之下。
疲马:疲惫的马。
朝阳:初升的太阳。
斯人:此人。
班马:指才子班固和马融。
如圭复如璋: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相逢:相遇。
了无得:没有得到什么。
佳处:美好的地方。
难忘:难以忘怀。
翻译
自昔有遗韵,小饮不尽觞。坐待竹间月,奈此云影长。
起行林下路,散策踰平岗。
破眼一枝春,著意千叶黄。
暄寒会有分,蜂蝶来无央。
鸟语带馀寒,竹风回妙香。
缅想两公子,作恶变清凉。
谁怜尘沙底,疲马踏朝阳。
斯人班马后,如圭复如璋。
相逢了无得,佳处每难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次韵苏公竹间亭小饮》,通过对竹间小酌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苏公在竹林中品酒赏月的情景。首句“自昔有遗韵”表达了对竹子自然风韵的赞美,接着“小饮不尽觞”写出了轻松惬意的饮酒氛围。诗人等待着竹林间的月色,却被云影拉长而略感寂寥。
“起行林下路,散策踰平岗”描绘了起身散步,穿过林间小径,越过平缓山岗的画面,展现出诗人闲适的步态。接下来,“破眼一枝春,著意千叶黄”聚焦于竹子的生机盎然,春天的新绿和秋天的金黄都让人心生欢喜。
“暄寒会有分,蜂蝶来无央”写出了季节更替,自然生物的活动,以及竹林间的热闹景象。鸟语和竹风带来的香气,更增添了诗意。诗人怀念两位朋友,认为他们的存在使环境变得清凉宜人。
“谁怜尘沙底,疲马踏朝阳”以疲马踏破尘沙,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但即使如此,诗人仍期待在早晨的阳光中找到希望。最后两句“斯人班马后,如圭复如璋”,将友人的品格比作珍贵的玉器,赞美其高尚品质,而与他们相逢的美好时光令人难以忘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竹林小酌、友情相伴的画卷,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