骅骝见鞭行甚速,期子自策勿蹉跎
宋 · 李纲
仙家佛氏各有科,所举净土与大罗。
痴人妄想到其处,坚守丹鼎翻贝多。
胸中有此一念故,积虑便作层冰峨。
超然了达无阂者,应物不磷谁忧磨。
叔兮爱仙事炉灶,拟骖鸾鹤翔云河。
钱子贪佛为藏转,欲以一月分千波。
乃将世故与陈说,坐使谈笑寻干戈。
愿君舍远聊自近,济世不曰如之何。
我方衰病卧江海,骇俗颇似哀骀他。
骅骝见鞭行甚速,期子自策勿蹉跎。
痴人妄想到其处,坚守丹鼎翻贝多。
胸中有此一念故,积虑便作层冰峨。
超然了达无阂者,应物不磷谁忧磨。
叔兮爱仙事炉灶,拟骖鸾鹤翔云河。
钱子贪佛为藏转,欲以一月分千波。
乃将世故与陈说,坐使谈笑寻干戈。
愿君舍远聊自近,济世不曰如之何。
我方衰病卧江海,骇俗颇似哀骀他。
骅骝见鞭行甚速,期子自策勿蹉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创作,名为《诗三往复而二子之意犹未决吾知之矣复次前韵以辟之》。诗中探讨了仙家与佛氏的不同追求,以及世俗观念对个人志趣的影响。
诗的开头提到仙家与佛氏各自追求的净土与大罗天,暗示了两种不同的理想境界。接着,诗人指出痴人往往盲目追求这些虚幻之地,却忽视了内心的修炼。诗人强调,真正的超越在于内心的理解与豁达,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或宗教信仰。
诗人通过叔与钱两位虚构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世俗观念如何影响个人的选择与行动。叔追求仙道,试图驾驭仙鹤飞翔于云河之上;而钱则沉迷于佛教的教义,试图以一月之光照亮千波。他们的行为反映了对理想追求的不同方式,同时也揭示了世俗观念可能带来的局限性。
诗人最后劝告两位虚构人物,应当放下远大的理想,从身边做起,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虽身患疾病,仍希望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愿望。他以骅骝(骏马)的形象自比,鼓励对方不要因外界的期待而犹豫不前,应当积极行动,不负韶华。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探讨了理想追求与现实行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选择对社会的影响。诗人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人生、理想与责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