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识得陶彭泽,一度相逢一度深
出处:《和毛明府中庵见赠》
明 · 成鹫
十载经过万木森,今来祗树又成林。
閒僧到处青山在,廉吏还家白发侵。
老病渐思寻活计,虚名多恐负初心。
自从识得陶彭泽,一度相逢一度深。
閒僧到处青山在,廉吏还家白发侵。
老病渐思寻活计,虚名多恐负初心。
自从识得陶彭泽,一度相逢一度深。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名为《和毛明府中庵见赠》。诗中描绘了诗人十年间经历的变迁与内心的感悟。
首联“十载经过万木森,今来祗树又成林”以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生长为喻,表达了岁月更迭、万物更新的自然规律。十年间,诗人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雨雪,如同万木丛中的一次次成长,如今归来,仿佛看到自己曾经努力栽种的树木已经长成了茂密的森林,象征着个人成就与成长。
颔联“闲僧到处青山在,廉吏还家白发侵”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诗人以“闲僧”自比,表示无论身处何地,心中总有青山相伴,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追求。而“廉吏还家白发侵”则暗示了官场生涯的辛劳与岁月的无情,白发的侵袭不仅是年华老去的标志,也可能是对清廉之志的坚守与岁月磨砺的见证。
颈联“老病渐思寻活计,虚名多恐负初心”表达了诗人面对衰老与疾病的现实,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与未来的规划。同时,对于虚名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对内心真实追求的坚持,不为外物所动,不忘初心。
尾联“自从识得陶彭泽,一度相逢一度深”引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淡泊名利、追求田园生活的向往。每与陶渊明的思想相遇一次,就更加深刻地理解并认同其精神境界。这不仅是一种文学上的共鸣,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个人经历的反思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借鉴,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事业、理想与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