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筵饶越味,俗土尚巴歌
出处:《寄黔南李校书》
唐 · 许棠
从戎巫峡外,吟兴更应多。
郡响蛮江涨,山昏蜀雨过。
公筵饶越味,俗土尚巴歌。
中夜怀吴梦,知经滟滪波。
郡响蛮江涨,山昏蜀雨过。
公筵饶越味,俗土尚巴歌。
中夜怀吴梦,知经滟滪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从戎:参军,投身军旅。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今湖北省与重庆市交界处。
吟兴:作诗的兴致。
郡响:指郡城中的声响,这里指江水声。
蛮江:泛指南方边远地区的江河,此指流经郡城的江。
蜀雨:四川的雨,此指雨后景象。
公筵:官府或公共场合的宴席。
饶:富足,多。
越味:越地的风味,泛指南方的美食。
俗土:民间,当地人。
巴歌:巴地的民歌,巴为古国名,今四川东部地区。
中夜:半夜。
怀吴梦:怀念吴地的梦,吴地一般指南部或江南地区。
经:经过,经历。
滟滪波:滟滪堆的波涛,滟滪堆是长江三峡中的一处著名险滩。
翻译
在巫峡之外从军,诗兴应该更加盎然。郡城中响起江水涨满的声音,山色在蜀地的雨后显得昏暗。
官府宴席上充满越地的美食风味,民间依然盛行巴地的歌谣。
半夜里怀着对吴地的思念入梦,知道要经过险峻的滟滪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念与思索交织的情感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从戎巫峡外,吟兴更应多。”这里,“戎巫峡”指的是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峡,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自然景观中诗兴大发,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郡响蛮江涨,山昏蜀雨过。”“蛮江”是古代对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称呼,这里的“郡响”可能指的是地方上的声音或消息。诗人通过“蛮江涨”和“山昏蜀雨过”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多雨而又有些许迷茫的环境,这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公筵饶越味,俗土尚巴歌。”这里,“公筴”可能指的是公共的宴席,而“越味”则是指美好的食物和饮料。诗人提到“俗土尚巴歌”,表明在这个地方,即使是在平民百姓之间,也还保留着古老的巴蜀文化,这里的“巴歌”可能是指蜀地特有的音乐或歌谣。
“中夜怀吴梦,知经滟滟波。”诗人在深夜之时,心中思念远方的吴地(今江苏、上海一带),而“滟滟波”则形容水流连绵不绝,这里的“波”可能是指内心的涟漪,也可能是对遥远故土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俗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