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篇章为佛事,要观半偈走人天
出处:《赠僧介然》
宋 · 张耒
寒窗写就白云篇,客至研茶手自煎。
儒佛故应同是道,诗书本是不妨禅。
长松千尺巢云鹤,寒峤三更啸月猿。
请以篇章为佛事,要观半偈走人天。
儒佛故应同是道,诗书本是不妨禅。
长松千尺巢云鹤,寒峤三更啸月猿。
请以篇章为佛事,要观半偈走人天。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寒窗:形容刻苦学习的环境。研茶:研磨茶叶,指煮茶。
儒佛:儒教与佛教。
同是道:共同的道路或理念。
不妨禅:不妨碍修行禅定。
长松:高大古老的松树。
巢云鹤:松树上居住的仙鹤。
寒峤:寒冷的山峰。
啸月猿:在月光下啸叫的猿猴。
篇章为佛事:文章作为佛法的实践。
半偈:半部经文或佛经中的片段。
走人天:感动或启发世人。
翻译
在寒冷的窗户下写下如白云般飘逸的文章,客人来访时亲自研磨茶叶煮茶。儒者和佛家虽然看似不同,其实追求的都是相同的道路,读书和参禅并不冲突。
高大的松树上栖息着云鹤,寒冷的山峰中深夜传来猿猴的月啸。
我将以文章作为佛法的一部分,希望能借此启发他人,就像诵读半部经文感动天上人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与一位僧人的交往情景。诗中“寒窗写就白云篇,客至研茶手自煎”两句表明士人在严冬的书房里专心地撰写着有关白云的文章,当客人来访时,他亲手泡茶以示礼貌。这不仅展现了士人的文雅生活,也反映出他对待朋友的热情和尊重。
“儒佛故应同是道,诗书本是不妨禅”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越宗教界限、融合儒家与佛家的思想。这里的“儒”指的是儒家学说,“佛”自然是佛教,而“道”则可能指的是道家或更广义上的宇宙真理。这两句话强调了不同文化和信仰体系之间可以交流、融合,且诗书(即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
“长松千尺巢云鹤,寒峤三更啸月猿”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长松下有鹤栖息,其高远如同云端;而寒冷的山谷中,至深夜时分仍能听到猿猴的叫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可能隐喻着诗人或僧人的高洁与超脱。
最后,“请以篇章为佛事,要观半偈走人天”则是诗人向僧人表达一种愿望,希望通过文章来达到某种佛法上的修行,甚至能够通过短暂的禅定(“半偈”)就能使人心得解脱、超凡入圣。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士人与僧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精神追求,也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向往自然与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