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万夫伐竹扶桑涘,夜捣水苔成侧理全文

万夫伐竹扶桑涘,夜捣水苔成侧理

出处:《赠倭翁
元末明初 · 张羽
东夷来,语嗢咿。
圣人当天九有服,小臣蝼蚁将安归。
万夫伐竹扶桑涘,夜捣水苔成侧理
制为鹊尾扇参差,再拜献入金门里。
君王垂衣坐法宫,天飙□□清秋同。
尚方受献应无用,分颁遍与群臣共。
朝下从容冰井台,人人襟袖南熏动。
倭翁来,东夷平,扬皇风四海清。

鉴赏

这首诗《赠倭翁》由元末明初诗人张羽所作,通过对东夷之国的描绘,展现了其对中原文化的向往与臣服,以及在文化交融中的独特地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传达出一种和谐共生、文化交融的美好愿景。

首句“东夷来,语嗢咿”,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东夷使者远道而来的情景,通过“嗢咿”这一拟声词,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独特的语言特点,同时也暗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接着,“圣人当天九有服,小臣蝼蚁将安归”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圣人的威严与小臣的渺小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圣明君主的敬畏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自身地位的谦逊态度。

“万夫伐竹扶桑涘,夜捣水苔成侧理”描绘了东夷人民为了向中原进贡而付出的巨大努力,通过“伐竹”、“捣水苔”等具体行动,展现了他们的勤劳与智慧。

“制为鹊尾扇参差,再拜献入金门里”则进一步展示了东夷人民的诚意与敬意,他们精心制作的礼物——“鹊尾扇”,不仅体现了对中原文化的模仿与学习,也表达了对中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君王垂衣坐法宫,天飙□□清秋同”描绘了君王在法宫中悠闲自得的生活场景,与自然界的清秋相映成趣,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

“尚方受献应无用,分颁遍与群臣共”表明了君王对于外来礼物的态度,既不视为无用之物,也不独享其利,而是将其分享给群臣,体现了君王的仁德与共享精神。

“朝下从容冰井台,人人襟袖南熏动”则描绘了君臣共享清凉之物的场景,通过“冰井台”和“南熏动”等细节,展现了夏日的凉爽与愉悦,同时也寓意着文化交融带来的清凉与和谐。

最后,“倭翁来,东夷平,扬皇风四海清”总结了全文,强调了东夷之国的和平到来,以及文化交融对四海的正面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统一、文化共融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以及诗人对这种和谐共生状态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