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柳已成阴,岂不怀放归
出处:《六柳庄为沈太守作》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彭泽五株柳,清风千载馀。
顾余心乃心,修名难与俱。
所以树六柳,于焉结吾庐。
门前有流水,树下堪钓鱼。
我柳已成阴,岂不怀放归。
人生一趋舍,世事纷万殊。
善学柳下惠,风雨慎攸居。
继迹子陶子,亦曰姑徐徐。
谁其知此心,南山默如愚。
顾余心乃心,修名难与俱。
所以树六柳,于焉结吾庐。
门前有流水,树下堪钓鱼。
我柳已成阴,岂不怀放归。
人生一趋舍,世事纷万殊。
善学柳下惠,风雨慎攸居。
继迹子陶子,亦曰姑徐徐。
谁其知此心,南山默如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谢应芳在六柳庄的生活场景,通过“彭泽五株柳”引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中以“清风千载馀”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赞美,同时也暗含着对历史人物陶渊明的敬仰。
“顾余心乃心,修名难与俱”,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追求与世俗名声的矛盾,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接着,“所以树六柳,于焉结吾庐”,说明了建立六柳庄的原因,是希望在这里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
“门前有流水,树下堪钓鱼”,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向往。而“我柳已成阴,岂不怀放归”,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似乎在暗示自己已经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人生一趋舍,世事纷万殊”,诗人对人生的理解深沉而复杂,认识到人生的选择与世事的多变。接下来,“善学柳下惠,风雨慎攸居”,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像柳下惠一样,在风雨中保持谨慎和稳重的态度,过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
最后,“继迹子陶子,亦曰姑徐徐”,诗人以陶渊明为榜样,表示自己将效仿他的生活方式,以一种缓慢而从容的方式生活。而“谁其知此心,南山默如愚”,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内心世界的坚守,即使外界不了解,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和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