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前之行传未了,钩党已到白鹭群
出处:《赠唐德舆通判》
宋 · 赵蕃
忆昔中原全盛日,犹推巴蜀多人物。
况今王气在东南,北望中原渺萧瑟。
先生隐居谈典坟,博士乃有垂世文。
内前之行传未了,钩党已到白鹭群。
舍人父子自知己,红药翻残棠屡憩。
逮公四世传以是,池上凤毛宜翙翙。
胡为一再才别乘,纵说翱翔岂其称。
鸡群牛皂匪殽杂,玉水珠渊自辉映。
维公大父我曾祖,绍圣同年蒙主恩。
我今流落不足论,附骥讵敢侪青云。
鄱阳别去今三岁,邂逅从公宁自意。
几思著句道所以,笔力甚孱无好思。
今辰何以为公寿,四世斯文端不朽,匪蜀眉山还有否。
况今王气在东南,北望中原渺萧瑟。
先生隐居谈典坟,博士乃有垂世文。
内前之行传未了,钩党已到白鹭群。
舍人父子自知己,红药翻残棠屡憩。
逮公四世传以是,池上凤毛宜翙翙。
胡为一再才别乘,纵说翱翔岂其称。
鸡群牛皂匪殽杂,玉水珠渊自辉映。
维公大父我曾祖,绍圣同年蒙主恩。
我今流落不足论,附骥讵敢侪青云。
鄱阳别去今三岁,邂逅从公宁自意。
几思著句道所以,笔力甚孱无好思。
今辰何以为公寿,四世斯文端不朽,匪蜀眉山还有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中原:古代中国中心地区。巴蜀:古代中国西南地区。
王气:古代认为王者的气象或国家兴衰的象征。
东南:方位,指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
中原渺萧瑟:形容北方中原地区荒凉、衰败。
典坟:古代经典文献。
博士:古代学官,学问渊博的人。
内前:宫廷内部。
钩党:指因政治斗争而结成的朋党。
白鹭群:比喻被牵连的人群。
红药:植物名,此处可能指代隐居环境。
棠:一种落叶乔木,古人常以此寓意高洁。
凤毛:比喻优秀人才。
乘:职位,这里指官职。
翱翔:飞翔,比喻人的才能出众。
鸡群牛皂:比喻不同阶层的人群。
匪:非,不是。
维公:指那位先生。
大父:祖父。
我曾祖:我的祖父。
青云:比喻高位。
邂逅:偶然相遇。
斯文:指有教养、有学问的人。
匪蜀眉山:非指四川眉山,可能指其他地方。
翻译
回忆往昔中原国力强盛时,巴蜀之地人才辈出。如今王气已移向东南,遥望北方中原只剩凄凉。
先生隐居研读古籍,学者留下传世文章。
他的事迹还未写完,党锢之祸已牵连至白鹭群中。
舍人父子深知他的才德,常在红药、棠花下休憩。
先生家族四代传承此风,如凤凰般光彩照人。
为何我多次错过与他共事的机会,纵然飞翔也不配这样的赞誉。
他如鸡群中的鹤立,不混杂于凡夫俗子,才华如同美玉明珠。
您的祖父是我的曾祖父,我们同在绍圣年间蒙受皇恩。
我如今流离失所,不值一提,怎敢与您比肩青云。
离开鄱阳已三年,这次相遇并非预料之中。
我曾想写下对您的赞美,但才情不足,思绪寥寥。
今日如何为公祝寿?您的家族文脉永续,蜀地眉山也难寻其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赠给唐德舆通判的作品,表达了对唐氏家族的敬仰以及对唐德舆个人才华的赞赏。诗中首先回忆起中原全盛时期,巴蜀之地人才辈出,暗示了唐家的渊源。接着提到当今王气东移,诗人北望中原,感叹其荒凉。唐德舆隐居研读经典,著作流传后世,连博士之名也得以彰显。
诗中提到唐德舆的家族世代显赫,如凤凰般光彩照人,但诗人自谦才疏学浅,不敢与之并列。他感慨自己流落他乡,无法与唐德舆相比,只能追随其后。最后,诗人回忆与唐德舆的交往,虽未能写出佳句表达敬意,但仍愿以此诗祝其长寿,赞扬唐家四世书香门第,文采斐然,暗示唐德舆的才华堪比蜀地眉山的杰出人物。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赞美,既体现了对唐德舆的敬重,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谦逊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