麀麌顾其子,燕雀各有随
出处:《送内》
宋 · 陈师道
麀麌顾其子,燕雀各有随。
与子为夫妇,五年三别离。
儿女岂不怀,母老妹已笄。
父子各从母,可喜亦可悲。
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
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百亩未为多,数口可无饥。
吞声不敢尽,欲怨当归谁。
与子为夫妇,五年三别离。
儿女岂不怀,母老妹已笄。
父子各从母,可喜亦可悲。
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
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百亩未为多,数口可无饥。
吞声不敢尽,欲怨当归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麀麌:母鹿。顾:照顾。
子:孩子。
子:儿子。
夫妇:夫妻。
怀:思念。
笄:女子十五岁束发。
父:父亲。
关河:山川河流。
何当:何时。
归:归去。
白首:头发白了。
期:期待。
百亩:大片土地。
数口:几口人。
吞声:忍住声音。
尽:完全说出。
谁:向谁。
翻译
母鹿照顾着她的孩子,小鸟和麻雀各自有伴。我们曾结为夫妻,五年间已有三次分离。
儿女怎能不思念,母亲年迈女儿已及笄。
父子跟随各自的母亲,喜悦中夹杂悲伤。
漫长的关山阻隔,你何时能回归?
三年的等待无法言说,只愿白头偕老为期。
百亩田地不算多,养活几口人免于饥饿。
我忍住泪水不言说,满腹委屈该向谁诉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送内》,通过对雌鹿照顾幼子和燕雀各自飞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寓言般地表达了夫妻间的离别之情。诗人以母鹿对子女的牵挂,比喻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五年中多次分离,令人既感欣慰又心酸。他感叹儿女的成长,母亲年老,妹妹已长大,家庭成员各自追随生活轨迹。诗人描述了漫长的关河阻隔,不知何时能重逢,表达出对团聚的期盼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诗中“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表达了对长久分离的无奈,以及对相伴到老的深深期盼。诗人认为即使拥有百亩田地也不算富有,只要家人温饱无虞,就是最大的幸福。然而,内心的苦楚无人倾诉,只能“吞声不敢尽”,最后以“欲怨当归谁”结句,流露出深深的孤独和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夫妻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生活的艰辛,具有强烈的家庭亲情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