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弟兄生死共,天涯音信有无间
出处:《答子与》
明 · 王世贞
家难飘零岁未还,几惊双鬓坐来斑。
椷飞白苧春前雪,梦入青苕雨后山。
海内弟兄生死共,天涯音信有无间。
羞他桂树丛丛长,浊水清尘不可攀。
椷飞白苧春前雪,梦入青苕雨后山。
海内弟兄生死共,天涯音信有无间。
羞他桂树丛丛长,浊水清尘不可攀。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答子与》其一,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兄弟情谊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首联“家难飘零岁未还,几惊双鬓坐来斑”,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因家庭变故而漂泊在外,岁月流逝,两鬓已斑的情景。这里的“飘零”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四处流浪、无所归宿的状态,而“几惊双鬓坐来斑”则通过时间的流逝,暗示了岁月无情,人易老去。
颔联“椷飞白苧春前雪,梦入青苕雨后山”,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诗人将自己对兄弟的思念比作春前飞舞的雪花,既纯净又凄凉;而“梦入青苕雨后山”则以梦境中的景象,寄托了对兄弟相聚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颈联“海内弟兄生死共,天涯音信有无间”,直接点明了诗人与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无论生死,无论身处何方,兄弟间的联系从未断绝。这不仅是对兄弟情深的赞美,也是对人间真情的颂扬。
尾联“羞他桂树丛丛长,浊水清尘不可攀”,以桂树的生长和浊水清尘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桂树象征着高雅和纯洁,而浊水清尘则代表了现实的污浊和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一联既是对自身追求的自我反思,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情感体验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兄弟情谊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