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
出处:《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
唐 · 王勃
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
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披风:指身穿风衣,古代的一种披在身上的长衣。长河路:漫长的河边道路,象征旅途或时间的流逝。
临津:靠近河边,也可理解为渡口,引申为遥望、期盼之意。
织女:指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象征着分离的恋人。
带啼还:带着哭泣回来,形容悲伤的情景。
那及:哪里比得上,表示对比和遗憾。
春朝:春天的早晨,象征美好的时光。
翻译
身披风衣行在长长的河边路上,仿佛听见鸟儿的鸣叫,让人想起遥远的织女,她在天边或许正嫉妒着人间的温馨。明知秋天的夜晚她会带着啼哭归来,哪里比得上春天的早晨能与心爱的人携手度过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披着风发听鸟鸣,长河两岸,遥想那位织布的女子,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与羡慕。诗人通过秋天傍晚微风带来的凉意和春日携手同行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佳人的深切怀念。
这里的“披风听鸟长河路”设定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境,诗人似乎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紧接着,“临津织女遥相妒”则转换了情感的色彩,从自然美景过渡到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羡慕。“判知秋夕带啼还”这一句,通过季节的变化来强调时间流逝,也隐含着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而“那及春朝携手度”则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共度美好时光之人的怀念。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