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出处:《燉煌乐》
明 · 杨慎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注释
紫塞:北方边塞。皂雕:亦作“皂鵰”。
亦作“皁雕”。
亦作“皁鵰”。
一种黑色大型猛禽。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
阏氐:这里指王昭君。
梦里身回云阙(què),觉来泪满天涯。
翻译
边塞的号角吹奏着《梅花三弄》,胡地的云彩连接着秦地的晚霞。北方边塞西风烈烈,大雁高飞,黄昏时节,黄沙漫天,皂雕盘旋飞翔。
汉使苏武拄着大汉使节的旌节在牧羊,王昭君在马背上弹奏着一曲曲琵琶。
想来他们在梦中应该回到了汉家宫殿,只怕是醒来后只能泪洒天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情的画面。首句“角声吹彻梅花”以角声唤醒冬夜的寂静,梅花虽在严寒中绽放,却显得孤独而坚韧,象征着戍边将士的坚韧不屈。次句“胡云遥接秦霞”将边关的云彩与内地的晚霞相连,暗示了两地间的遥远距离和思乡之情。
“白雁西风紫塞”描绘大雁在秋风中向西飞过边关,紫塞则增添了苍茫的色彩,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荒凉。“皂雕落日黄沙”进一步渲染了夕阳下黄沙漫天的景象,雕鸟的形象也寓示着边关的雄浑与壮丽。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通过汉使放牧和匈奴女子弹奏琵琶的场景,展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以及边关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最后两句“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诗人借梦境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醒来时泪水洒满天涯,情感深沉而感人。
整体来看,这首《燉煌乐》以边塞风光为背景,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元素和情感内涵,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边关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