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摸苏缘妄心俱尽,揩拭鲜陈念已圜全文

摸苏缘妄心俱尽,揩拭鲜陈念已圜

宋 · 释德洪
眼盖人寰撚美髯,年年相见晚春前。
摸苏缘妄心俱尽,揩拭鲜陈念已圜
指下琴方才发越,眉间毫相见无边。
微尘劫海依今住,生死何劳较后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六首(其五)》。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表达了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赞美。

首句“眼盖人寰撚美髯”,以“撚美髯”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出修行者深邃的目光,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着,“年年相见晚春前”,则暗示了修行之路的漫长与艰辛,需要在四季更迭中不断磨砺自我,方能有所成就。

“摸苏缘妄心俱尽,揩拭鲜陈念已圜。”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通过“摸苏”这一动作,诗人表达了去除杂念、回归本真的过程;“缘妄心俱尽”则强调了去除虚妄之心的重要性。而“揩拭鲜陈念已圜”则意味着心灵的净化与更新,旧有的念头被清除,新的正念逐渐形成。

“指下琴方才发越,眉间毫相见无边。”这两句将修行比作弹奏琴弦,琴声的悠扬代表着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流露。同时,眉毛之间的毫毛,象征着修行者内在的洞察力与智慧的无限。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修行者通过内观与实践,逐步达到心灵的升华与智慧的觉醒。

最后,“微尘劫海依今住,生死何劳较后先。”这两句总结了修行的最终目标。在浩瀚的宇宙与时间长河中,修行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超越了生死的束缚,达到了永恒与自由的状态。这不仅是对修行者精神境界的高度赞扬,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修行者从世俗到超脱的心路历程,以及最终达到心灵自由与智慧觉醒的境界。诗中充满了哲理与禅意,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