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人贺我过省,此老矍然失惊
出处:《七十八咏六言十首 其四》
宋 · 刘克庄
傍人贺我过省,此老矍然失惊。
不曾西山纳卷,如何南宫奏名。
不曾西山纳卷,如何南宫奏名。
注释
傍人:周围的人。贺:祝贺。
过省:通过省试(古代科举考试中的重要阶段)。
此老:这位老人。
矍然:惊讶的样子。
西山:比喻隐居或求学的地方。
纳卷:入学读书或参加考试。
南宫:指朝廷或官署,这里代指科举考试的最高机构。
奏名:上奏名字,指获得提名或录取。
翻译
旁边的人祝贺我通过了省试,这位老者突然惊讶起来。我从未在西山读书求学,怎么会进入南宫(朝廷)被提名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对待功名的态度及其感受的五言绝句,出自北宋文学家刘克庄之手。诗人在开篇即表达了他对于别人的祝贺感到困惑和失望,因为这些祝贺是基于误解——人们以为他考取了功名。
"傍人贺我过省"一句,"傍"字有旁的意思,指的是旁观者,"过省"则意味着通过了某种考试或选拔。诗人受到别人的祝贺,因为他们认为诗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下一句"此老矍然失惊"显示出诗人的困惑和不解——他自己并未有所得,故而感到意外。
接下来,"不曾西山纳卷"这句话强调了事实,即诗人从未参加过类似于科举考试的场合。"西山"这里可能指代考场或是某种特定的考试地点,而"纳卷"则意味着交上试卷。诗人的言下之意,是他并没有参与任何可以让他获得功名的考试。
最后,"如何南宫奏名"一句中的"南宫"常常象征着朝廷或是权力中心,"奏名"则意味着呈报名字,通常是在取得某种成就后,请求朝廷记名。诗人在此质疑,如果他没有通过任何考试,那么又怎么可能在朝廷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呢?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功名的淡漠,以及对外界误解和祝贺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个人的清高自许,对于传统科举道路不屑一顾,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