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苦短看不足,更向良宵事幽讨
出处:《题沈启南画月下杏花》
明 · 史鉴
我昔庆云看杏花,春云压树埋晴霞。
无端风雨中夜作,狼藉满地同泥沙。
十年蹭蹬不复见,无乃天意于吾赊。
老南忽往花正好,两株繁华对晴昊。
白日苦短看不足,更向良宵事幽讨。
月明照花花在地,恍若清波漾文藻。
夜深露下花更佳,汗湿蛾眉淡于扫。
巫山神女朝梦云,洛水灵妃夜当道。
知君好事不可当,绕树行吟被花恼。
诗成得意难具陈,片纸再与花传神。
品高意远迹逾妙,反觉树上花非真。
须臾喧传动城郭,借看累月纷蹄轮。
君不见虎头曾图瓦棺壁,观此杂沓输其珍。
老僧老僧收拾去,且莫出示无钱人。
无端风雨中夜作,狼藉满地同泥沙。
十年蹭蹬不复见,无乃天意于吾赊。
老南忽往花正好,两株繁华对晴昊。
白日苦短看不足,更向良宵事幽讨。
月明照花花在地,恍若清波漾文藻。
夜深露下花更佳,汗湿蛾眉淡于扫。
巫山神女朝梦云,洛水灵妃夜当道。
知君好事不可当,绕树行吟被花恼。
诗成得意难具陈,片纸再与花传神。
品高意远迹逾妙,反觉树上花非真。
须臾喧传动城郭,借看累月纷蹄轮。
君不见虎头曾图瓦棺壁,观此杂沓输其珍。
老僧老僧收拾去,且莫出示无钱人。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名为《题沈启南画月下杏花》。诗中描绘了月下杏花的美丽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赞美。
首句“我昔庆云看杏花”,以回忆的方式引入,仿佛诗人正沉浸在过去的美好记忆之中。接着,“春云压树埋晴霞”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日里云雾缭绕、遮蔽晴空的景象,为杏花的出场营造了梦幻般的背景。
“无端风雨中夜作,狼藉满地同泥沙”两句,转折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将杏花吹落,满地狼藉,与前文的繁花似锦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十年蹭蹬不复见,无乃天意于吾赊”表达了诗人对杏花消失的遗憾,似乎在感叹命运的无常。接下来,“老南忽往花正好,两株繁华对晴昊”则描绘了诗人再次见到杏花时的惊喜,两株繁花在晴朗的天空下绽放,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白日苦短看不足,更向良宵事幽讨”表现了诗人对杏花的喜爱之情,即使白天已逝,夜晚仍要细细品味。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月光下的杏花,诗人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将自然界的美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如“巫山神女朝梦云,洛水灵妃夜当道”。
“知君好事不可当,绕树行吟被花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分享这份美景的渴望,以及自己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状态。最后,“诗成得意难具陈,片纸再与花传神”点明了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杏花的赞美,但又觉得难以完全传达其韵味。
整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情于物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