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肩跂一足,偶尔攀翻得
意行到南园,杏子半红碧。
轻风动高枝,可望不可摘。
耸肩跂一足,偶尔攀翻得。
攀条初亦喜,折条还复惜。
小苦已自韵,未酸政堪吃。
聊将插鬓归,空樽有馀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天暖:温暖的天气。易醺:容易醉酒。
春暮:春天即将结束。
花难觅:花朵难以找到。
南园:南方的园林。
杏子半红碧:半熟的杏子颜色鲜艳。
耸肩:耸动肩膀。
跂一足:踮起一只脚。
攀翻得:能够摘取到。
攀条:攀折树枝。
折条:折断树枝。
惜:珍惜。
小苦:轻微的苦味。
自韵:自然的风味。
未酸:还未完全酸涩。
堪吃:可以食用。
聊将:姑且。
插鬓:插在鬓边。
空樽:空酒杯。
馀沥:剩余的酒液。
翻译
天气转暖,酒也容易让人微醉,春天将尽,花朵难以寻觅。随意漫步至南园,半熟的杏子映着碧绿的叶子。
微风吹过高高的树枝,虽然能看见却无法采摘。
我耸耸肩,踮起一只脚,偶尔能抓住几颗杏子。
刚摘下枝头的杏子,起初欣喜,但折断后又有些惋惜。
小小的苦涩已有了自己的韵味,还未酸涩就值得品尝。
暂且把它们插在鬓边带回家,空酒杯里还剩些残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农事活动,通过对杏子的描述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情感体验。诗中“天暖酒易醺,春暮花难觅”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情境,春日里温暖宜人的气候使得酒更容易醉人,而春末时节花朵不易寻觅,可能是因为已经凋零,或是过了盛开之期。
“意行到南园,杏子半红碧”表达了诗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南园中的杏子呈现出半熟的状态,色彩鲜明,引起诗人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接下来的“轻风动高枝, 可望不可摘”描绘了杏子的生长环境,以及它们虽然触手可及但又难以采撷的矛盾心理。这种描述增添了一种诗意的距离感和对自然力的敬畏。
随后,“耸肩跂一足,偶尔攀翻得”展示了诗人在现实中尝试去摘取杏子的情景,通过身体语言传达出一种努力和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大自然的顺应与尊重。
“攀条初亦喜,折条还复惜”则表达了诗人在采撷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起初充满期待和喜悦,但当杏子被摘下来时,却又感到一些遗憾,这种心理变化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珍视。
“小苦已自韵,未酸政堪吃”一句则是对摘来的杏子的品尝体验。这里的小苦指的是杏子尚未成熟的味道,未完全变甜,但已经可以食用。这种描述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细腻感官和对自然果实的期待。
最后,“聊将插鬓归,空樽有馀沥”描绘了诗人在采撷杏子后的一种放松和满足的情景,将摘来的杏子装入空酒壶中带回家,可能是为了保存或分享。这里的“聊将插鬓归”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日常生活的小小享受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象的细致描写,以及诗人与大自然之间互动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宋代文人在自然观察上的深刻与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