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马骎骎路阻脩,春风漠漠上衣裘
出处:《将至丹阳寄表民》
宋 · 王安石
晓马骎骎路阻脩,春风漠漠上衣裘。
三年衔恤空馀息,一日忘形愿少留。
末路悲欢随俯仰,此生身世信沉浮。
寄声德操家人道,炊黍吾今且暂休。
三年衔恤空馀息,一日忘形愿少留。
末路悲欢随俯仰,此生身世信沉浮。
寄声德操家人道,炊黍吾今且暂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晓马骎骎:清晨马儿疾驰。路阻脩:道路漫长。
春风漠漠:春风吹拂。
三年衔恤:三年来沉浸在悲伤中。
空馀息:只有短暂的喘息。
一日忘形:渴望忘却悲伤。
愿少留:希望能多停留。
末路:人生的最后阶段。
悲欢随俯仰:悲喜无常。
此生身世:此生的经历。
信沉浮:难以预料的起伏。
寄声:向...传达。
德操家人:德操家中的亲人。
炊黍:煮饭。
暂休:暂时休息。
翻译
黎明时分马儿疾驰,道路漫长春风吹过衣裘。三年来沉浸在哀伤中,只有短暂喘息,渴望能多停留片刻。
人生最后阶段悲喜无常,此生起落难以预料。
向德操家中的亲人诉说,此刻我先煮饭休息一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晓马骎骎路阻脩,春风漠漠上衣裘。” 这两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马儿因为道路泥泞而迟缓,春风轻拂,使人不禁加重衣裘。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种不易行进的情境,也许暗示着诗人面对人生旅途时的艰难与阻挡。
“三年衔恤空馀息,一日忘形愿少留。”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深沉忧虑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三年来,心中一直有所牵挂,但这些担忧往往像空中的浮云一样虚无缥缈。而在某一天,当诗人忘记了形骸与尘世的羁绊时,他愿意留住这一刻的宁静。
“末路悲欢随俯仰,此生身世信沉浮。”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和命运多变的感悟。诗人通过“俯仰”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在喜怒哀乐中的起伏变化,以及面对生与死时的悲欢交织。而“此生身世信沉浮”则更深一步,揭示出生命在世界洪流中如同落叶一般,不可预测。
“寄声德操家人道,炊黍吾今且暂休。”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家庭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希望传达自己高尚品行的愿望。同时,“炊黍”一词透露了一种简单生活的情趣,而“吾今且暂休”则显示出诗人在忙碌与奔波中寻求片刻的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