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花门空饱肉,青冢不归魂全文

花门空饱肉,青冢不归魂

出处:《山澥关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一线岩关在,神京此大门。
潮声吞渤海,山势接昆崙。
独扼辽东吭,深盘碣石根。
黄榆连汉垒,白草带秦垣。
顷者遭龙战,诸夷起虎墩。
乾坤归大漠,锁钥失雄藩。
枉设西洋炮,频降上将幡。
花门空饱肉,青冢不归魂
日向双笳落,云随万马奔。
我来繻屡弃,谁见节犹存。
鸿雁虚惊箭,骅骝正伏辕。
雪花千里捲,旗影两河翻。
天险嗟如此,丸泥莫可论。
徒怜徐国烈,辛苦为中原。

鉴赏

《山澥关》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一首边塞诗,通过对山澥关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沧桑变迁。

首联“一线岩关在,神京此大门”,开篇即以“一线岩关”点出山澥关的重要位置,作为通往京城的门户,形象地描绘了其战略价值。接着“潮声吞渤海,山势接昆仑”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以海浪与山峰的壮阔景象,渲染了边关的雄伟气势。

颔联“独扼辽东吭,深盘碣石根”,进一步描绘了山澥关的地理位置,它独守辽东咽喉,深入碣石山脉,突显其战略要冲的地位。接下来“黄榆连汉垒,白草带秦垣”两句,通过黄榆树与白草的自然景观,以及汉、秦时期的军事遗迹,展现了历史的痕迹与边关的沧桑。

颈联“顷者遭龙战,诸夷起虎墩”描述了历史上山澥关曾经历的战争与冲突,以及外族的入侵。接着“乾坤归大漠,锁钥失雄藩”两句,表达了山澥关在历史变迁中的衰落,以及其作为战略要地的重要性不再。

尾联“枉设西洋炮,频降上将幡”反映了近代以来山澥关在抵御外来侵略时的无奈与失败。“花门空饱肉,青冢不归魂”则以花门和青冢的意象,表达了对边关将士英勇牺牲的哀悼。“日向双笳落,云随万马奔”描绘了边关的悲壮与动荡。“我来繻屡弃,谁见节犹存”表达了诗人对山澥关现状的感慨与忧虑。“鸿雁虚惊箭,骅骝正伏辕”以鸿雁与骏马的形象,象征着边关的动荡与无奈。“雪花千里捲,旗影两河翻”则以雪景与旗帜的动态,展现了边关的寒冷与战斗的激烈。“天险嗟如此,丸泥莫可论”表达了对山澥关天险的赞叹与对其命运的无奈。“徒怜徐国烈,辛苦为中原”最后以对古代徐国英雄的怀念,表达了对边关将士英勇牺牲的敬仰与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山澥关的壮丽与沧桑,以及对边关将士英勇牺牲的哀悼与对国家统一的渴望。